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

方歌:補陽還五赤芍芎, 歸尾通經佐地龍, 四兩黃芪為主藥, 血中瘀滯用桃紅。

方義:本方證由中風之後, 正氣虧虛, 氣虛血滯, 脈絡瘀阻所致。 正氣虧虛, 不能行血, 以致脈絡瘀阻, 筋脈肌肉失去濡養, 故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 氣虛血瘀, 舌本矢養, 故語言謇澀;氣虛矢於固攝, 故口角流涎、小便頻數、遺尿失禁;舌暗淡, 苔白, 脈緩無力為氣虛血瘀之象。 本方證以氣虛為本, 血瘀為標, 即王清任所謂“因虛致瘀”。 治當以補氣為主, 活血通絡為輔。

本方重用生黃芪, 補益元氣, 意在氣旺則血行, 瘀去絡通, 為君藥。 當歸尾活血通絡而不傷血,

用為臣藥。 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協同當歸尾以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 力專善走, 周行全身, 以行藥力, 亦為佐藥。

補陽還五湯的用法用量

組成:黃芪(生)120g, 當歸尾6g, 赤芍5g, 地龍(去土)、川芎、紅花、桃仁各3g。

用法:水煎服。

加減:本方生黃芪用量獨重, 但開始可先用小量(一般從30-60g開始), 效果不明顯時, 再逐漸增加。 原方活血祛瘀藥用量較輕, 使用時, 可根據病情適當加大。 若半身不遂以上肢為主者, 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藥上行, 溫經通絡;下肢為主者, 加牛膝、杜仲以引藥下行, 補益肝腎;日久效果不顯著者, 加水蛭、虻蟲以破瘀通絡;語言不利者, 加石菖蒲、郁金、遠志等以化痰開竅;口眼㖞斜者, 可合用牽正散以化痰通絡;痰多者, 加制半夏、天竺黃以化痰;偏寒者,

加熟附子以溫陽散寒;脾胃虛弱者, 加黨參、白術以補氣健脾。

補陽還五湯的功用主治

功用:補氣, 活血, 通絡。

主治:中風之氣虛血瘀證。 半身不遂, 口眼㖞斜, 語言謇澀, 口角流涎, 小便頻數或遺尿失禁, 舌暗淡, 苔白, 脈緩無力。

運用:本方既是益氣活血法的代表方, 又是治療中風後遺症的常用方。 臨床應用以半身不遂, 口眼喁斜, 舌暗淡, 苔白, 脈緩無力為辨證要點。

補陽還五湯的禁忌

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 愈後還應繼續服用, 以鞏固療效, 防止復發, 王氏謂:“服此方愈後, 藥不可斷, 或隔三五日吃一付, 或七八日吃一付。 ”但若中風後半身不遂屬陰虛陽亢, 痰阻血瘀, 見舌紅苔黃、脈洪大有力者, 非本方所宜。

補陽還五湯的文獻資料

1、原書主治 《醫林改錯》卷下:“此方治半身不遂,

口眼㖞斜, 語言謇澀, 口角流涎, 下肢痿廢, 小便頻數, 遺尿不禁。 ”

2、方論選錄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至清中葉王勳臣出, 對於此證, 專以氣虛立論, 謂人之元氣, 全體原十分, 有時損去五分, 所餘五分, 雖不能充體, 猶可支援全身。 而氣虛者, 經絡必虛, 有時氣從經絡處透過, 並於一邊, 彼無氣之邊, 即成偏枯。 爰立補陽還五湯, 方中重用黃芪四兩, 以峻補氣分, 此即東垣主氣之說也。 然王氏書中全未言脈象何如, 若遇脈之虛而無力者, 用其方原可見效;若其脈象實而有力, 其人腦中多患充血, 而複用黃芪之溫而升補者, 以助其血愈上行, 必至凶危立見, 此固不可不慎也。 ”

失笑散 生化湯 艾附暖宮丸 溫經湯 複元活血湯 七厘散 身痛逐瘀湯 少腹逐瘀湯 膈下逐瘀湯 展筋丹 通竅活血湯 血府逐瘀湯 大成湯 澤蘭散 蟅蟲散 杖瘡珍珠散 大黃蟄蟲丸 下瘀血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