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溪穴在哪裡_太溪穴的準確位置圖

養生之道網導讀:

太溪穴在哪裡, 太溪穴的準確位置圖。 中醫認為, 常按摩太溪穴可補益腎氣, 固精護腎。 那麼太溪穴在哪裡?太溪穴的準確位置圖, 一起來看看吧。

太溪穴在哪裡

在足內側, 內踝後方, 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出處

《靈樞·本輸》:“陰中之太陰, 腎也, 其原出於太溪。 ”

穴名解析

太, 大也。 溪, 溪流也。 該穴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 本穴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 至本穴後, 冷降水液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 故名。 大溪名意與此穴同。

太溪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臥,

於內踝後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間, 與內踝尖平齊處取穴。

簡易取法

由足內踝尖往後推至凹陷處(大約當內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與跟腱、蹠肌腱之間、趾長屈肌。 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側支分佈。 皮下組織內的淺靜脈向前歸流大隱靜脈, 向後歸流小隱靜脈。 跟腱前方及兩側脂肪組織較發達。 脛神經和脛後動脈體表投影的下點則在內踝和跟腱之間, 神經在動脈的後方。 脛骨後肌、趾長屈肌肌腱均受脛神經支配。

功用

益腎滋陰, 培土生金。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陽痿, 小便頻數, 腎炎, 膀胱炎, 遺精, 遺尿。

2、呼吸系統疾病:氣喘, 胸痛, 咯血, 肺氣腫, 支氣管炎, 哮喘。

3、五官科系統疾病:頭痛,

目眩, 咽喉腫痛, 齒痛, 耳聾, 慢性喉炎, 口腔炎, 耳鳴。

4、運動系統疾病:腰脊痛, 下肢厥冷, 內踝腫痛, 下肢癱瘓, 足跟痛, 腰肌勞損。

5、其它:消渴, 失眠, 健忘, 月經不調, 心內膜炎, 神經衰弱, 乳腺炎, 膈肌痙攣。

穴位配伍

配然穀穴主治熱病煩心, 足寒清, 多汗;配腎俞穴治腎脹;配支溝穴、然穀穴治心痛如錐刺。

操作方法

刺法:1、直刺0.5~0.8寸, 局部酸脹;2、深刺透昆侖穴, 局部酸脹, 麻電感向足底擴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 艾條溫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腎炎, 膀胱炎, 月經不調, 遺精, 遺尿, 牙痛, 慢性喉炎, 口腔炎, 耳鳴, 肺氣腫, 咳嗽, 喘息, 神經衰弱, 腰痛, 下肢癱瘓, 足跟痛, 急救, 熱病後四肢厥冷, 心內膜炎, 胸膜炎, 乳腺炎, 膈肌痙攣, 嘔吐, 便秘等。

穴位養生

一是按摩這個穴位, 有清熱生氣的作用;二是長期按壓此穴, 能夠益腎、清熱、健腰膝、調節內臟, 並且對腎炎、膀胱炎、歸經不調、遺尿、遺精、神經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調節和緩解作用;三是通過刮按這個穴位, 還能夠有效治療女性子宮話疾患;四是經常按揉這個穴位, 對於咽喉腫痛、耳鳴、失眠, 脫髮、齒痛、氣喘、胸悶、咯虹、健忘等症狀, 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調理作用。

在取穴的時候, 要正坐垂足, 抬起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膝蓋上;用另一側的手輕握腳, 四指放在腳背上, 大拇指彎曲, 從上往下刮按, 有脹痛感。 (注意, 不要用力過度, 尤其孕婦更要特別小心用力), 左右腳上的穴位, 每天早晚各刮按l~3分鐘。

文獻摘要

1、《甲乙經》:熱病煩心, 足寒清, 多汗。

2、《大成》:主久瘧咳逆, 心痛如錐刺, 心脈沉, 手足寒至節。

3、《金鑒》:消渴, 房勞, 婦人水蠱, 胸脅脹滿。

以上就是太溪穴的一些知識, 想要瞭解更多的經絡穴位, 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