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人愛虐心 越痛苦越浪漫?

虐情故事這一提法的出現, 距今只有不長的時間, 但它很快就被讀者們接受, 成為網路愛情小說的一個頗受歡迎的子類。 這一類使人閱讀得頗為痛苦的作品為何會受到歡迎, 是一個讓人不禁想要探討的問題。

有人認為虐情故事是一種悲劇。 然而, 稍加注意就會發現, 這兩者事實上並不相同。 悲劇所展現的是角色的可悲與可歎之處, 在這其中, 角色本身所感受到的痛苦不是必要的, 甚至不是必須的。

而虐情故事所著重的, 是角色所感受到的痛苦。 這種痛苦可以是肉體的, 也可以是心靈上的, 但一般而言是兩者兼有。

虐情小說中時常充滿因嫉妒而生的誤會、不必要的猜疑、缺乏溝通導致的爭吵等, 愛情中的雙方因為這些而互相傷害甚至自我傷害, 構成了常見的虐情小說的主要結構。

在這之中, 痛苦與帶來痛苦的人物關係成為了故事的骨幹, 而讀者們在閱讀時, 正是因為能夠從欣賞這種痛苦與矛盾而獲得閱讀的快樂。

釋放心理焦慮的逆療法

虐情故事的讀者並不是以人物的痛苦為樂。 為了解釋虐情故事的閱讀樂趣, 我們可以做一個類比。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當內心承受壓力、感到焦慮的時候, 看場電影, 可以舒解壓力, 使精神振奮。 但有趣的是, 有時候最能為人解除壓力的, 並不是歡快、明朗的喜劇,

而是讓人心驚膽顫的恐怖故事。 在自身的安全中承受一些強烈的壓力與刺激, 反而可以使人輕鬆起來。

與恐怖電影類似, 讀者閱讀虐情故事時, 從內心中把自己與角色重疊起來, 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所描寫的痛苦, 這種痛苦與讀者心中的某種焦慮、畏懼或不安之處相呼應, 使讀者內心的弦被完全拉緊。 當閱讀完成時, 讀者就如同親身經歷了一場如此的痛苦一般, 內心的焦慮自然會隨之得到緩解或消除。

我們從經驗就可以知道, 恐怖電影所喚起的, 是人們內心最直接的和最本能的恐懼——殺害、猛獸、無法看透的黑暗等等, 這正是恐怖電影所誇大描述的東西。 就如恐怖小說作者弗蘭克•貝爾克納普•朗所說的, “那些吸血鬼和狼人,

不就是被誇大、變形的蝙蝠和大狗嗎?而地獄的烈焰, 又有誰不怕火呢?”

遵循同樣的道理, 我們看出, 虐情小說的受眾被小說所喚起的感情:對戀愛關係的不信任和恐懼。

當人們戀愛的時候, 會將自己的一切感情世界託付給自己的戀人, 因此與戀人形成了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旦被戀人傷害, 就會在心底留下深深的傷痕。 對這種傷害的畏懼造成了部分人對戀愛關係的不信任——由於不信任自己與愛人能夠保證不對對方造成傷害, 因此畏懼愛情。 這種畏懼甚至出現在並未真正受過傷害的人身上。 然而, 每個人都知道, 自己終究是要與人相愛、最終成為某人的戀人, 並因此成為家人和夫妻的, 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本性。

因此, 對這一未來的焦慮就揮之不去。

在虐情故事當中, 有各種因誤會、猜疑和溝通不良帶來的痛苦事件, 這種情節所描寫的正是戀愛中的苦果, 因此令一部分讀者感同身受, 雖然大部分讀者並沒有類似的經歷。

正是這些對愛情關係抱持懷疑和不信任的想法, 使他們不由自主地接受了文中的痛苦, 並借著這種並不會使自己真正受到傷害的痛苦, 來釋放自己心中的焦慮。

${FDPageBreak}

殘酷背後的純美愛情童話

上文說了虐情故事的部分樂趣, 但那並非全部。 因為, 如果真的希望角色們不再受苦的話, 我們理所當然地會問:既然他們那麼痛苦, 那兩人一拍兩散, 從此天涯永隔、再不相見, 不就彼此相安無事?

然而,

虐情故事之所以成為虐情故事, 正是因為, 這種輕鬆的別離並不會發生。 在虐情故事中, 情人們之所以會相互傷害, 時常是因為情人間的嫉妒、獨佔欲或猜疑心作祟。 然而在這種痛苦的相處模式之中, 情人們終究會無法離開對方——或許是在開頭就已經是如此, 或許他們在文章結尾時才反應過來, 但他們最終會意識到, 他們兩人彼此屬於對方, 無法分離。

“就算被你怨恨, 我也要把你留在身邊。 ”

“即使被你傷害, 我也無法離開你。 ”

“雖然把你留在身邊讓我痛苦, 可是與你分離的痛苦, 更勝我千倍。 ”

“如果我離開了你, 這種痛苦, 就變得只有你一個人來承受了。 ”

像這一類的人物設定, 已經構成了虐情小說的主流。 在虐情故事中我們所看到的, 總是這樣的一群人:

一個即使不被你信任,依然一心執著于你的情人;一個就算粗暴冷酷,依然絕不拋棄你的情人。無論兩人之間有什麼樣的矛盾和互相傷害,無論兩人的愛情是多麼痛苦,他們終究是相愛的。當我們體會這故事中的痛苦之處時,更加能夠深刻體會到這一點:主角們兩人之間的愛意之深,以至於就算如此的傷痛,依然要將這份愛情持續下去。

如果我們需要歸納一篇虐情小說的主題,將細節與具體形式拋開,我們將得到四個字:“他們相愛。”

當我們在閱讀時被故事中的痛與淚所呼喚,使得自己心中的愛情傷痕或畏懼陰影也開始隱隱作痛時,這種確切的、堅實的、無法被撼動的愛情,無疑會深深感動我們。

對抗與自我對抗中的極端浪漫

每個人都曾經憧憬過完美愛情的童話,可惜這種如彩繪玻璃一樣美麗的童話也如同彩繪玻璃一樣脆弱易碎,年齡稍長時,我們就會知道東家西家的難念的經,無論是鄰人還是偶像歌手,大部分我們曾經見過的愛情故事最終都會迎來一個冷淡的續集——一個描寫著分別、不和、淡化或者索然之味的續集。

童話的續集終究會變成灰暗而無味的流水帳。當我們以為我們發現的這是一條真理時,愛情童話就破滅了,而我們則慢慢走向它的反面。這或許就是,那種對愛情與愛情關係的畏懼之情的由來。

然而,對愛情童話的憧憬並不一定會離開我們,它或許只是潛藏起來了,埋藏在我們內心中某個連我們自己也找不到的角落裡。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失去了它,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啪的一聲,某道鎖被打開了,我們才發現,這種微弱的、深植於心的憧憬還擁有策動我們的力量,催促著我們去感動和流淚。

對於現在的許多人來說,虐情故事已經成了打開鎖的那把鑰匙。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沒有什麼外部力量擁有阻止行動的強橫權力。無論是羅密歐與朱莉葉之間的家門高牆,還是董永與七仙女之間的身世峭壁,在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看來都只不過是一道脆弱的柵欄。然而,當外部的阻撓力量慢慢失去它的鐵腕時,我們與愛情之間的壁壘成為了我們自己。

因此,當我們閱讀虐情文學時,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從自己內心中獲得的痛苦——因為懦弱,或者因為不夠堅強。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了對抗的力量,一種對自己的弱點不會屈服、也不因痛苦而退縮的剛毅的愛情。如果連我們自己都要在愛情的前途上鋪滿險棘,那這無疑是極端的痛苦。但另一方面,因自己內心的尖刺而血跡斑斑卻仍不退縮,則是極度高昂與積極的浪慢情愫。

正是這一點喚醒了我們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憧憬,也因此,它讓我們體會到超脫了現實的浪漫之美。

每個普通人都是一個沉睡的浪漫主義者,而虐情故事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喚醒了我們那個身為浪漫主義者的自己。

總是這樣的一群人:

一個即使不被你信任,依然一心執著于你的情人;一個就算粗暴冷酷,依然絕不拋棄你的情人。無論兩人之間有什麼樣的矛盾和互相傷害,無論兩人的愛情是多麼痛苦,他們終究是相愛的。當我們體會這故事中的痛苦之處時,更加能夠深刻體會到這一點:主角們兩人之間的愛意之深,以至於就算如此的傷痛,依然要將這份愛情持續下去。

如果我們需要歸納一篇虐情小說的主題,將細節與具體形式拋開,我們將得到四個字:“他們相愛。”

當我們在閱讀時被故事中的痛與淚所呼喚,使得自己心中的愛情傷痕或畏懼陰影也開始隱隱作痛時,這種確切的、堅實的、無法被撼動的愛情,無疑會深深感動我們。

對抗與自我對抗中的極端浪漫

每個人都曾經憧憬過完美愛情的童話,可惜這種如彩繪玻璃一樣美麗的童話也如同彩繪玻璃一樣脆弱易碎,年齡稍長時,我們就會知道東家西家的難念的經,無論是鄰人還是偶像歌手,大部分我們曾經見過的愛情故事最終都會迎來一個冷淡的續集——一個描寫著分別、不和、淡化或者索然之味的續集。

童話的續集終究會變成灰暗而無味的流水帳。當我們以為我們發現的這是一條真理時,愛情童話就破滅了,而我們則慢慢走向它的反面。這或許就是,那種對愛情與愛情關係的畏懼之情的由來。

然而,對愛情童話的憧憬並不一定會離開我們,它或許只是潛藏起來了,埋藏在我們內心中某個連我們自己也找不到的角落裡。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失去了它,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啪的一聲,某道鎖被打開了,我們才發現,這種微弱的、深植於心的憧憬還擁有策動我們的力量,催促著我們去感動和流淚。

對於現在的許多人來說,虐情故事已經成了打開鎖的那把鑰匙。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沒有什麼外部力量擁有阻止行動的強橫權力。無論是羅密歐與朱莉葉之間的家門高牆,還是董永與七仙女之間的身世峭壁,在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看來都只不過是一道脆弱的柵欄。然而,當外部的阻撓力量慢慢失去它的鐵腕時,我們與愛情之間的壁壘成為了我們自己。

因此,當我們閱讀虐情文學時,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從自己內心中獲得的痛苦——因為懦弱,或者因為不夠堅強。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了對抗的力量,一種對自己的弱點不會屈服、也不因痛苦而退縮的剛毅的愛情。如果連我們自己都要在愛情的前途上鋪滿險棘,那這無疑是極端的痛苦。但另一方面,因自己內心的尖刺而血跡斑斑卻仍不退縮,則是極度高昂與積極的浪慢情愫。

正是這一點喚醒了我們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憧憬,也因此,它讓我們體會到超脫了現實的浪漫之美。

每個普通人都是一個沉睡的浪漫主義者,而虐情故事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喚醒了我們那個身為浪漫主義者的自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