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析日常生活中爭吵行為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系統的研究, 發現爭吵行為受以下因素影響。

一是人際關係的類型。 例如, 戀人之間的爭吵與朋友或同事之間的爭吵就有很大區別。 戀人之間的爭吵頻率較高, 但爭吵的強度卻較低。 雖然關係一般的同事之間爭吵的頻率較低, 但是一旦發生爭吵, 不僅強度較高, 而且後果較為嚴重。

二是對他人行為的感知與解釋。 當個體察覺到對方的行為具有威脅或者敵意時, 產生爭吵行為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這種感知與解釋存在著個體差異和情境差異。 首先, 某些人格特質水準的不同會影響敵意感知和敵意解釋,

如特質憤怒水準較高的個體, 對於模糊的敵意情境刺激, 更易做出威脅或敵意的解釋。 其次, 社會地位的相對落差也會對這種感知和解釋產生影響。 處於較高社會地位的個體, 對別人的批評會更多採取爭論或爭吵的應對方式;而處於較低社會地位的個體, 經常會對別人的批評忍氣吞聲, 比如豪斯醫生的助手羅伯特·蔡斯對豪斯幾乎百依百順。 再次, 人際關係的緊密程度也會影響敵意感知和敵意解釋。 研究發現, 個體之間的關係越緊密, 對對方的批評會越敏感, 戀人之間則表現為更在乎對方的看法。

三是個體對於爭吵行為的情感體驗。 儘管大多數人對於爭吵行為的情感體驗都是不愉快的,

但不愉快程度存在差異。 有的人不愉快的程度比較高, 有的人不愉快的程度比較低, 甚至有的人在爭吵之後還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四是血清素水準。 大量的研究發現, 5-羥色胺可以抑制攻擊行為。 如果降低色氨酸水準(合成5-羥色胺的原料), 那麼攻擊行為可能會增加。

回到豪斯醫生的故事中, 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這些因素在影響著他的爭吵行為。 豪斯醫生的病人、同事、上司, 都認為他是一個不友好的人。 如果他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 我們可以發現以下過程會影響他與別人的關係。 第一, 爭吵時他並不會產生很大的負性情感體驗, 既不會因為自己的爭吵行為而感到不愉快, 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友好行為而感到開心。

這可能是由於長期服用維可丁的緣故, 維可丁減弱了他對自己行為的情緒體驗強度。 第二, 他對別人的不友好行為較為敏感, 並且會予以強烈回擊。 他可能是在家庭中學會了這種行為反應模式, 進而導致他與父母的疏遠。 第三, 當被人指責時, 他並不會服從別人, 而是與之爭吵。 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在實際工作中處於一個較高的職位上, 另一方面還因為他自認為高人一等。 最後, 當一個同事偷偷地讓豪斯醫生使用SSRI(一種可以增加色氨酸水準的抗抑鬱藥物)之後, 他的脾氣明顯好多了。

這些發現說明, 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減少爭吵行為。 第一, 隨著腦中5-羥色胺水準的上升, 爭吵行為就會減少。

通過使用SSRI或者將個體暴露在強光之下(如增加房間中燈光的亮度、經常帶好爭吵者去曬太陽等), 可以使人體內的色氨酸水準升高, 從而提高5-羥色胺的水準, 減少爭吵行為。 第二, 通過改變爭吵行為與情感體驗之間的聯繫, 去影響爭吵行為。 例如, 通過幫助個體意識到爭吵帶來的長期消極後果(與同事的關係緊張或與戀人的關係破裂), 來增加爭吵行為與不愉快體驗的聯繫, 使個體減少爭吵。 第三, 通過改善好爭吵者的人際關係環境, 來減少爭吵行為。 例如, 對好爭吵者進行個體心理干預, 讓他們嘗試使自己的行為更加友好一些, 慢慢地他們會發現, 自己的友好行為也會得到其他人同樣的回饋, 繼而逐漸增加自身的友好行為。
當然, 也可以通過團體的干預來改善團體內部成員的人際關係環境, 如教師可以通過促進學生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團體訓練, 來增加學生之間的友好行為, 使他們相互幫助, 減少爭吵行為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