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辨別真假失眠,你會麼

在認識失眠上, 其實有很多人都是不瞭解的, 又或者是對這個疾病是有認識上的錯誤。 有些人將失眠定義為睡得少的人, 可是這樣是不科學的。 想辨別真假失眠的話, 可以往下看看小編整理的一些相關資料。

一是把每天睡眠時間低於6-7小時即認為是失眠。 要知道, 睡眠時間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 學齡兒童需10-12小時, 青少年需8-9小時, 成年人需7-8小時, 而老年只需6-7小時就夠了。 而且每個人對睡眠時間的需求量個體差異也很大。 有的人把一晝夜的一半時間用於睡覺, 也有的人每晝夜只需3-4小時就足夠了。

甚至有極個別人每晝夜睡眠時間不到1小時, 仍然生龍活虎, 並沒有不適感。 衡量正常睡眠時間要以本人平時的睡眠習慣作為衡量標準。 一個平常每晚睡9小時的人, 如果只睡6小時就會產生失眠感覺;反之, 一個平常習慣於每晚只睡5小時的人, 只要他本人感到自己睡夠了, 疲勞恢復了, 那就是正常的睡眠。 絕不能因為少於大多數人的平均睡眠時間而稱之為失眠。

二是把正常範圍內的變動, 當作失眠。 例如老年與年輕時相比, 睡眠時間減少, 睡眠深度變淺, 夜間覺醒次數和時間增加, 早晨也醒得較早, 這是正常的。 又如, 平時睡眠時間一績較少的人, 有時可因夜間有過多時間醒在床上而自感失眠。 外界環境因素和精神刺激引起的暫時失眠,

是人體的正常反應, 在一段時間後即可恢復正常。 這也不能算作失眠。 例如乘飛機長途旅行的時差改變或突然改上夜班所導致的失眠。 精神負擔過重, 如生活和工作遇到挫折, 或在重大問題上作出抉擇時, 往往夜不能寐, 但一旦解除精神負擔, 不久便可恢復正常睡眠。 還有睡眠環境極差, 如蚊蟲叮咬、光線過強、噪音過大等, 均可干擾睡眠。 有上述情況者, 最主要的是消除思想顧慮, 積極排除和減弱這些干擾因素, 必要時適當應用鎮靜催眠藥。 如果這些干擾因素過強或持續時間過久, 或者處理不當, 對失眠產生恐懼心理, 以致形成惡性循環, 則有可能發展為失眠症。

三是自我感覺上的錯誤。 如好多人把疲乏無力認作失眠。

少數人在睡眠過程中心理活動較多, 儘管實際上睡得很好, 但是自己總是覺得經常醒在床上。 筆者曾遇過一位25歲的男青年, 自訴失眠已有數年, 夜間總是醒著, 很少睡著, 並有記憶力減退、頭昏乏力等症狀, 思想負擔很重。 經睡眠腦電圖檢查, 與正常人沒有明顯差別, 夜間睡得很好。 當告訴病人檢查結果及有關睡眠和失眠的知識後, 打消了思想顧慮, 沒有用藥治療就恢復了正常。 疑病者也常把睡眠作為關注的焦點, 從而認定自己患了失眠症。 精神病患者還可發展失眠妄想。

上面就是教大家辨別真假失眠了,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都會很有印象的。 真假失眠對於大家來說的確比較容易的混亂。 其實大家在生活中如果感覺到身體有什麼不適的話,

都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最後感謝大家的閱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