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蘆薈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15克 胡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龍膽草(酒浸炒)芍藥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蕪荑各30克 木香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各9克
【制法】上藥為末, 茯神糊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三焦及肝膽經風熱;目生雲翳;瘰癘耳內生瘡, 寒熱作痛;或肝火肌體消瘦, 發熱作渴, 飲食少思, 肚腹不調;或肝疳口內生瘡, 牙齦潰爛;或牙齒蝕落, 頰腮腐爛, 發熱口渴, 飲食少用;或下部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30~70丸, 溫開水送下。
【摘錄】《原機啟微》卷下
《明醫雜著》:九味蘆薈丸【處方】胡黃連 黃連 蘆薈 木香 蕪荑(炒)青皮 白雷丸 鶴膝草各30克 麝香的功效與作用9克
【制法】上藥為未, 蒸餅糊丸, 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肝脾疳積, 體瘦, 熱渴, 大便不調或瘰癘結核, 耳內生瘡等症。
【用法用量】每股3克, 空腹溫開水送下。
【摘錄】《明醫雜著》
《原機啟微·附錄》:九味蘆薈丸【處方】蘆薈半兩, 胡黃連1兩, 當歸1兩, 龍膽草(酒浸, 炒)1兩, 芍藥1兩, 川芎1兩, 蕪荑1兩, 木香3錢, 甘草(炙)3錢。
【制法】上為末, 茯神糊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三焦及肝膽經風熱, 目生雲翳;或瘰鬁, 耳內生瘡, 寒熱作痛;或肝火肌體消瘦, 發熱作渴, 飲食少思, 肚腹不調;或肝疳口內生瘡, 牙齦潰爛;或牙齒蝕落, 頰腮腐爛, 發熱口渴, 飲食少用, 下部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 滾湯送下。
【摘錄】《原機啟微·附錄》
【別名】蘆薈丸、大蘆薈丸、小蘆薈丸
【處方】胡黃連1兩, 黃連1兩, 蘆薈1兩, 木香1兩, 蕪荑(炒)1兩, 青皮1兩, 白雷丸1兩, 鶴虱草1兩, 麝香3錢。
【制法】上為末, 蒸餅糊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積, 體瘦發熱, 耳或口鼻生瘡, 或眼中生翳。 小兒肝脾疳積, 體瘦熱渴, 大便不調;或瘰鬁結核, 耳內生瘡。 下疳潰爛或作痛;及小兒肝積發熱, 口鼻生瘡, 或牙齦蝕爛。 小兒肝經積熱, 眼中生翳。
【用法用量】蘆薈丸(《外科理例·附方》)、大蘆薈丸(《癘瘍機要》卷下)、小蘆薈丸(《古今醫鑒》卷十三)。 方中鶴虱草, 原作“鶴膝草”, 據《外科理例》改。
【摘錄】《明醫雜著》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