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骨碎補常用驗方

骨碎補, 又名猴姜、毛姜、崖姜、岩連薑、爬岩薑、飛天鼠等。 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乾燥根莖;全年均可採挖, 除去泥沙或再燎去茸毛(鱗片)曬乾入藥。

中醫學認為:骨碎補性溫、味苦, 入肝、腎經, 具有補腎強骨、續傷鎮痛、活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腎虛久瀉及腰痛、耳鳴耳聾、牙齒鬆動、風濕痹痛、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及斑禿、雞眼等症。 據《開寶本草》載:骨碎補能“主破血、止血、補傷折”。 《本草正》載:骨碎補可“療骨中邪毒、風熱疼痛, 或外感風濕, 以致兩足痿弱疼痛”。 《本草述》載:骨碎補能“治腰痛行痹、中風鶴膝風攣氣證、泄瀉、淋、遺精、脫肛”。

《本草新編》載:骨碎補能“入骨, 用之以補接傷碎最神。 療瘀血積疼, 破血有功, 止血亦效;同補血藥用之尤良, 其功用真有不可思議之妙;同補腎藥用之, 可以固齒;同失血藥用之, 可以填竅, 不止祛風接骨獨有奇功也”。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骨碎補水煎劑能刺激軟骨細胞代償性增生, 可促進骨損傷癒合, 並能降低骨關節病變率;能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 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所含的雙氫黃酮苷有明顯的鎮靜、鎮痛作用。 有報導稱骨碎補還可防治鏈黴素毒性及過敏反應;能抗菌消炎, 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 治療闌尾炎有效。 骨碎補多煎湯內服, 可與杜仲、附子、山茱萸等配伍, 以溫腎強腰壯骨, 治療腎虛腰痛、足膝痿弱;與自然銅、沒藥等配伍,
可治療跌打筋傷骨折、瘀腫疼痛;與懷熟地、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等配伍, 能療腎虛耳鳴耳聾, 並齒牙浮動, 疼痛難忍;與地骨皮、石斛、甘草等配伍, 能治牙齦腫紅充血、疼痛;與玄參、露蜂房等配伍, 可療齒槽膿腫形成, 甚至溢膿。 骨碎補常用量:10~20克, 亦可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陰虛內熱及無瘀血者慎服。 此外, 骨碎補搗爛或曬乾研末敷於患處, 也可單用骨碎補浸酒外搽, 可治療斑禿、頑固性皮炎、雞眼等。

下面再介紹幾則常用驗方

老年腎虛、腰痛腳弱 骨碎補15克、補骨脂10克、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 每日1劑, 水煎服(分早晚2次, 下同)。

關節脫位、骨折 鮮骨碎補(去毛)和榔榆皮各適量一起搗爛, 再加麵粉少許, 搗成糊狀, 敷傷處, 2~3日換藥一次。

注意:該法在關節復位或正骨手術後用。

接骨續筋 骨碎補15~30克, 水煎服;或骨碎補200克, 浸白酒500克, 分10次內服, 每日2次。 另外, 骨碎補、生薑各適量, 一同搗爛外敷傷處。 此法對胸肋挫傷或筋傷斷骨的療效甚佳。

腎虛久瀉 骨碎補15克、補骨脂9克、山藥15克、五味子6克, 水煎服;或骨碎補適量, 研為細末, 每次6克, 入豬腎內煨熟食之。

闌尾炎 鮮骨碎補400克(去毛、切碎)、大血藤25克、紅棗200克, 水煎服。

打撲傷損 骨碎補與生薑以2比1的比例, 一同搗爛, 敷於傷處, 蓋上荷葉片或薄塑膠紙, 用紗布包紮, 幹後換藥。

牙痛、關節酸痛 骨碎補30克(鮮品50~100克, 去毛), 搗碎, 水煎服或泡開水含噙漱口, 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挫閃損傷 鮮骨碎補100克, 搗爛如泥, 同生薑母、菜油、茹粉少許, 炒敷患處。

斑禿 骨碎補25克(搗碎)、斑蝥5只, 加入白酒150克, 共同浸泡10餘天, 濾取藥液, 塗搽患處, 每日2~3次。

雞眼、疣子 骨碎補9克, 碾成粗末, 浸泡於95%酒精100毫升中3日備用。 用時先以溫水將足部雞眼或疣子洗泡柔軟, 再用消毒小刀削去外層厚皮, 然後塗搽藥劑, 每2小時塗1次, 連續4~6次, 每日最多10次

病後脫髮 骨碎補、野薔薇枝各少許, 煎汁塗搽脫髮頭皮, 每日數次。

小兒疳積 骨碎補(研粉)9克, 同適量瘦豬肉蒸熟吃。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