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交流是要避免這些心態

無論是親密無間的合作夥伴, 還是日常相處的同事朋友, 這樣的對話在我們身邊似乎經常聽到。 但實際上, 這段話恰恰反映了與人交流時的幾種典型心態。

甲用長輩的口吻指責另外兩個人, 顯然是出於家長心態。 一般來說, 家長心態的表現:為對人刻薄, 喜歡挑別人的缺點。 一個人的家長心態是從父輩那裡獲得的。 小時候父母怎樣對我們, 長大後我們就可能擁有什麼樣的家長心態。 這類人很喜歡批評別人, 或提出建議強迫你接受, 要不就是喜歡干涉別人的生活, 把你當作小孩一樣照顧。

乙則屬於冷靜、穩重、明理的成人心態,

既不挑剔別人, 也不衝動任性, 而是很有主見, 處事有計劃, 臨陣不慌。 長期處於成人心態的人, 喜歡純邏輯思維, 他們做事很少講感情, 為人不夠幽默, 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與他們相處也是件非常乏味的事。

丙卻像做了錯事一般, 一個勁地求大家原諒, 正處於孩童心態。 處於這種心態的人, 表現得感情用事, 而且情緒不穩定, 容易受影響。

那麼, 該怎樣調整自己, 使這三種心態保持平衡呢?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用家長心態與人交往, 就應該注意客觀地觀察, 學會聆聽, 少批評、挑剔別人, 多採納別人的正確建議, 讓你的生活多一點隨意和感性, 你就會快樂得多。

如果你是個非常理性的人, 那最好把自己的成人心態放低一點。

可以試著讓自己放鬆, 允許自己的感情適當地得到宣洩。 建議你經常看一些喜劇或笑話, 讓自己像孩子一樣樂一樂。

經常處於孩童心態的人, 遇事最好能冷靜分析, 避免感情用事。 凡事問問自己“我想怎麼做”, 而不必顧及別人的喜好, 以免失去自我;多訓練自己對他人負責, 而不是過多地依賴別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