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炎與胃癌關係幾何?

胃癌的前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胃癌的發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胃癌的發生並非是由正常胃黏膜上皮細胞驟然轉變為癌細胞, 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發展為胃癌之前, 常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癌前變化過程。 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惡性貧血及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等, 就屬於胃癌的“癌前疾病”, 它們將使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明顯增加。 其中最常見的當數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較複雜, 部分可能與吸煙、酗酒或用藥不當有關;部分由慢性淺表性胃炎遷延發展而來;還有部分屬自身免疫病。

作為一種癌前疾病,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進一步發生腸上皮的異常增生而癌變, 癌變率與其病史長短和嚴重程度有關。 因此, 確實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走上“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這條路。

愁緒縈繞, 大可不必

不少患者被診斷為上述癌前疾病後, 因擔心癌變而思想負擔沉重, 整日憂心忡忡, 這完全沒有必要。 胃癌的癌前疾病畢竟不等同於胃癌, 這是兩種不同的病理過程。 大部分萎縮性胃炎的患者經過合理、系統的治療可轉化為淺表性胃炎或維持現狀, 只有很少一部分重度萎縮性胃炎, 在經過較長時間後可以發生癌變, 這主要見於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的病例。

有人曾對國內100例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跟蹤觀察, 結果10年之內有5人發生了癌變。 這說明萎縮性胃炎癌變機會並不高。 掉以輕心不對, 但背上沉甸甸的思想包袱也不必要, 反而不利於治療。

與胃癌劃清界限, 重在防範

儘管癌前疾病轉變為胃癌的幾率並不高, 但也必須對其嚴加防範。

首先, 已經有上述癌前疾病的患者, 要密切定期做體檢。 胃鏡檢查是胃癌二級預防的重要手段, 一般一年一次, 重症半年一次。 胃鏡檢查時一定要送病理檢查, 應特別注意不典型增生的情況。

其次, 加強對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療也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最近的研究證實, 清除胃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

可使癌前病變及胃癌的發病風險降低40%。 而聯合應用抗生素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疾病的唯一有效措施。

另外, 中醫藥對癌前病變的防治可能具有獨特的作用。 處方著重健脾益氣、清熱解毒, 整體與局部兼治原則。 胃複春、猴菇菌片對腸上皮化生可能有益。

最後, 防止胃炎最重要的一道防線還與您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 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關係密切。 因此, 堅定治療信心, 消除緊張心理, 與醫務人員密切合作, 才能將胃癌扼殺于萌芽之中。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腎炎與什麼有關係呢?

    你好腎炎通俗來講就是腎臟的炎症是對鏈球菌感染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急性腎炎的發生與鏈球菌的感染有很大關係當然其它的細菌、病毒、原蟲的感染也可以引起急性腎炎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可以產生抗原通過血液產生抗體抗體經...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