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想讓他做的事情偏偏故意讓他去做;很想讓他參與的活動,
卻故意不邀請他參加……有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一
奶太燙了
寶寶餓了要喝奶,
媽媽趕緊給沖好了,
但是奶還很燙,
不能喝,
寶寶等不及,
大哭。
方法運用
這時,
家長不要手忙腳亂地邊哄孩子邊說:“馬上就好了,
馬上就好了,
不哭,
不哭。
”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現在奶還很熱,
不能喝,
要等一會兒。
”如果孩子不聽繼續大哭大鬧,
可以跟他說:“媽媽告訴你了,
奶現在還不能喝,
你如果不怕燙,
一定要喝,
你就喝吧,
你摸摸……”在不會燙傷的情況下,
知心話語
孩子有了欲望, 想馬上得到滿足, 一分鐘都不能等待, 這種情形在孩子幼年成長過程中時有發生。 但是人的一生當中, 需要耐心等待的事情有很多, 所以, 教育者應該從小教育孩子學會等待。
案例二
心不在焉
看到鄰居家同齡的孩子識字不少, 還會數數, 貝貝的媽媽著急了, 最近花了不少時間教孩子, 這不, 她又在不厭其煩地教貝貝數數, 接下來還要教他識字呢!但是貝貝完全心不在焉, 一會兒東張西望, 一會兒擺弄衣服……
方法運用
晚飯後, 寶寶在玩玩具, 媽媽拿出剛買的圖畫書, 大聲並神秘地跟爸爸說:“我今天買了一本很好看的故事書,
知心話語
你想讓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
最好先激發起他想做的欲望和興趣。
在教孩子學知識的時候更要掌握好這個原則。
教在有心,
學在無意,
有時為了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
巧設一些善意的“圈套”,
把教育內容滲透其中,
這樣做與強迫或企求孩子去做相比,
案例三
還沒玩夠
吃飯的時間到了, 寶寶跟奶奶從外面散步回來, 準備洗手吃飯, 但是寶寶還沒有玩夠, 還想讓奶奶帶他出去玩, 不帶他去, 他就自己往門外跑。
方法運用
這時如果你跟在寶寶後面追, 他會越跑越快, 可能還會邊跑邊調皮地向你“挑釁”。 運用一下“欲擒故縱”法, 看效果如何。 家長可以大聲地跟寶寶說:“你自己出去玩吧, 現在吃飯的時間到了, 我們大家都要吃飯了, 沒有人陪你呦!”邊說邊把門關上。 這時, 寶寶會馬上調頭往回跑。 也許他會“偵察”等待幾分鐘, 看確實沒有人跟他出來, 他就會乖乖回來。
這時孩子如果有情緒或者哭鬧, 家長要適當給孩子一個臺階, 如介紹一下今天好吃的飯菜、吃完飯後還有哪些活動等。
知心話語
孩子執意要去做什麼事情, 很多時候家長不必總是讓孩子牽著鼻子走, 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 可以故意放手讓他去做, 但是要告訴他可能發生的後果。
溫馨提醒:
“欲擒故縱”法運用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及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