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0歲老人腿骨折怎麼辦
1、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病人和家屬首先不要驚慌。 如果患者沒有大出血、沒有心腦血管疾病,一般不會危及生命,但須做緊急處理。
2、不要隨意牽拉骨折部位,以防止損傷血管和神經。
3、應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 家屬可把兩塊木板墊上棉布或軟毛巾用繃帶或軟繩對患處加以固定。 如果不加以固定,可能會引起骨折斷端的錯位,使那裡的神經和血管受到損傷,甚至會造成肢體的麻痹。 但是,由於骨折部位常有內出血和不斷腫脹的情況,所以對患處的固定不應過緊,否則會壓迫血管引起肢體缺血,造成淤血阻滯。
4、應及時將病人送往醫院診治,中途要注意局部保暖。
二、老人腿骨折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一般來講,骨折的情況大多是發生在人們的腿部遭受重創之後的,而人們在腿部發生骨折後,為保護骨折部位的傷情,其行走的能力一般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生活中,老年人是最容易出現大腿骨折的,那麼,老人家大腿骨折會引起哪些併發症呢?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
1、腫脹
外傷後局部出現腫脹,72小時後達到高峰,之後腫脹逐漸消退。 出現腫脹後應抬高患肢,最好高於心臟平面,適當給予冰敷,促進腫脹消退。
2、石膏壓迫
簡單骨折行手法復位石膏固定?後,由於肢體腫脹逐漸加重,會出現石膏壓迫,導致肢體末端如手指、腳趾等部位出現明顯腫脹、淤青、麻木等情況,應及時到醫療機構鬆開減壓,避免肢體壓迫壞死。
3、關節僵硬
患肢長時間固定,靜脈和淋巴回流不暢,關節腔中漿液纖維性滲出和纖維蛋白沉積,發生纖維粘連,並伴有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致使關節活動障礙。 這是骨折和關節損傷最為常見的併發症。 及時拆除固定和積極進行功能鍛煉是預防和治療關節僵硬的有效方法。
4、肌肉萎縮
肢體一旦固定或缺乏運動就會發生肌肉萎縮,通過肌肉的主動搜索可以減輕肌肉萎縮的程度,具體方法為:如果關節可以活動,可以做肌肉的等長收縮即肌肉用力但肢體不會產生動作及等張收縮肌肉用力且產生動作,如果關節被固定住,則可以進行等長收縮的鍛煉。
5、墜積性肺炎
多發生於因骨折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特別是大臂粉碎性骨折年老體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思者,有時可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應鼓勵思者及早下床活動。
三、如何正確護理骨折後的老人
1、牽引後要讓傷肢外展30—40度
體質較差、不能耐受手術的老人和高齡老人,如果無移位骨折,可以不做手術而做皮牽引,牽引4周後就能嘗試拄雙拐下地。 對於這類老人,家屬最好讓他們睡硬板床,牽引時幫老人保持傷肢外展30—40度,足部保持中立位。 同時,家屬要時常查看牽引膠布及繃帶是否脫落,老人皮膚有無破潰,傷肢供血是否良好。
此外,家屬可以協助老人進行恢復鍛煉。
2、做人工假體置換術的老人少翹“二郎腿”
對於移位性骨折的老人來說,如果身體狀況較好,可以做人工假體置換術,骨折不愈或股骨頭缺血壞死的高齡患者可做全髖關節置換術。 對於這類老人來說,家屬要特別注意他們的體位擺放。 例如,術後患髖要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髖關節在坐位中最易脫位,坐位時髖關節曲屈別超過80度等。
術後7天家屬可讓老人開始嘗試由臥到坐,坐到站,站到行走的練習;10天可讓老人借雙拐扶助上下樓梯。
3、給老人多吃高鈣的食物
骨折後,老人需要補充鈣質,家屬可以給老人添加牛奶、蝦米、魚、骨頭湯、芝麻等含鈣較多的食物,讓他們多曬太陽,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協助鈣質吸收。 還要讓老人多吃新鮮果蔬,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
老人有可能長期臥床,家屬還得幫助老人預防併發症。 每天給老人輕拍背部,自下而上,讓他們深呼吸並咳出痰液,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以減少肺炎的發病率。 每兩小時幫助老人更換體位一次,夜間3—4小時一次,用50%酒精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改善局部迴圈,可以預防褥瘡。
每兩小時幫助老人更換體位一次,夜間3—4小時一次,用50%酒精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改善局部迴圈,可以預防褥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