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老年期癡呆的診斷和病因診斷之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輔助檢查, 主要包括實驗室檢查、神經心理學量表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等。 那麼, 重度老年癡呆診斷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血、尿及腦脊液檢查
如果發現血清葉酸和維生素B12水準降低或甲狀腺功能減退有可能是營養代謝因素所致的認知障礙。 血管性癡呆患者多有血糖和血脂增高。 另外, 貧血、尿毒癥、肝性腦病、肺性腦病等都可以導致認知障礙。 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有助於發現感染性或免疫性中樞神經疾病所致的認知障礙。
(2)神經影像學檢查
電腦斷層掃描(CT)和核磁共振(MRI)是最常用的手段。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CT檢查中可以發現腦溝增寬、腦室擴大, 腦萎縮早期出現在頂葉和顳葉, 以顳葉內側和海馬的萎縮為重。 血管性癡呆患者的CT檢查可以呈現多發腦梗死或出血、關鍵部位梗塞、廣泛腦白質病變, 或沒有特異表現。 這兩種檢查還可以發現腦積水、慢性硬膜下血腫、腦腫瘤、多發性硬化等導致認知障礙的器質性腦病。
(3)神經心理學量表檢查
神經心理學量表檢查可以為癡呆的診斷和嚴重程度提供客觀證據, 尤其可查出早期改變,
(4)病理學檢查
癡呆尤其是變性病性癡呆診斷的金標準是腦組織病理學檢查。 活檢不適合作為常規的檢查, 但是屍檢可以對生前診斷的準確性做出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