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心肺復蘇步驟, 不少人都一頭霧水, 完全不知道。 雖然時常會聽別人說過, 但還是不明白。 對於這種急救小常識, 大家最好還是多瞭解一些, 說不定以後就能用到。 想知道心肺復蘇操作流程以及心肺復蘇術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心肺復蘇是針對呼吸、心搏停止所採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 它是每個人及每個家庭在面對各種急症所必須採取並積極幫助解決的急迫措施, 也可稱之為是救命的千鈞一髮。
我們都知道, 大多數急症的發生都不是在醫院內, 而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的場所中。
成人心肺復蘇方法
1.保持呼吸道通暢
開放氣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這是心肺復蘇成功與否的關鍵第一步。 首先查看病人口中有無食物、嘔吐物、假牙等異物, 然後置病人為側臥位或平臥, 將頭部側向一邊。
急救者一手固定舌頭前端使其勿向後傾, 若有異物可用另一手的末指或中指深入其口中, 將這些異物清除乾淨。
2.進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借外力來推動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動, 使氣體被動地進入或排出肺臟, 以保證機體氧的供給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常用的有口對口、口對鼻兩種人工呼吸法, 其中口對口人工呼吸是為病人供應所需氧氣的最簡單、快速而效的方法。
口對口人工呼吸法
急救者用頸部抬高法保持病人的氣道通暢, 同時用壓前額的那只手的拇指、示指捏緊病人的鼻孔, 以防止吹氣時氣體從鼻孔逸出。
急救者深吸一口氣後, 用自己的雙唇包繞封住病人的口外部, 形成一個封閉腔, 然後用力吹氣, 使胸廓擴張。
吹氣完畢, 急救者的頭稍抬起並側轉換氣, 鬆開捏鼻孔的手, 讓病人的胸廓和肺依靠其彈力自行回縮, 排出肺內二氧化碳。 按以上步驟反復進行。
吹氣頻率為成為14—16次/分、兒童18—20次/分、嬰幼兒30—40次/分。
3.人工迴圈胸外心臟按壓
人工迴圈就是通過持續而有節律地按壓胸骨, 使胸腔內壓力增加, 間接壓左右心室, 使血液流入大動脈,
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 病人必須平躺在一硬平面上。 目前大多數家庭都睡軟床或席夢思床, 而在軟床上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是徒勞的。
急救時, 若病人正在床上, 來不及將病人抬到地面上, 應迅速找尋一大而硬實、平面的東西墊在病人胸部下。 使病人的頭略低於胸部, 雙下肢平放或稍抬高, 解開上衣, 急救者跪在病人右側。
選擇胸外心臟按壓部位
先以右手的中指、示指定出肋骨下緣, 而後將右手掌側放在胸骨下1/3, 再將左手放在胸骨上方, 左手拇指鄰近右手指, 使左手掌底部在劍突上。
右手置於左手上, 手指間互相交錯或伸展。 按壓力量經手跟而向下,
胸外心臟按壓方法
急救者兩臂位於病人胸骨的正上方, 雙肘關節伸直, 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 對中等體重的成人下壓深度為3—4釐米, 而後迅速放鬆, 解除壓力, 讓胸廓自行復位。 如此有節奏地反復進行, 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 頻率為每分鐘80—100次。
人心肺復蘇方法
當只有一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蘇術時, 應是每做15次胸心臟按壓, 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