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的牙齒健康, 很多家長最發愁的就是孩子非常喜歡喝含糖的碳酸飲料, 有些孩子的飲食更是無糖不歡。 一方面高糖的致齲食品導致齲齒高發, 另一方面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又是孩子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能量源, 該如何平衡這一對矛盾?含糖食品該如何合理進食呢?
●含糖食品是牙齒的大敵
不可否認, 在齲齒(蛀牙)的發病過程中, 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和細菌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 碳水化合物可以作為細菌的底物, 也就是說, 細菌可以通過細菌酶的作用, 代謝分解碳水化合物,
另一方面, 碳水化合物也可為細菌的生存提供營養, 就像我們人類生長離不開碳水化合物這種營養物質, 細菌同樣需要碳水化合物提供營養, 這樣細菌就會不斷增生繁殖, 造成更大的破壞。
所以說, 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對牙齒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會導致齲齒的發生。
因此從口腔保健的角度考慮, 值得提醒的是讓大家要少吃, 尤其要控制孩子們儘量少吃致齲食品, 如:奶糖、巧克力、甜點心、蛋糕、冰淇淋以及含糖飲料等食品。
●含糖食品最好和正餐同步吃
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脂肪一樣, 都是機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首先, 要儘量減少進糖次數, 並儘量與正餐同步, 縮短糖在口腔裡的停留時間, 減少糖與細菌的見面時間, 這樣就可以減少兩者聯合起來發揮作用危害牙齒健康的可能, 減少細菌代謝糖發生酵解產酸的機會, 以減少細菌產酸致齲的危害。 因許多含糖食品, 特別是黏性大的糖類食品, 能長時間黏附在牙齒表面, 致使細菌聚集, 因此餐間零食應選擇不含糖的食品, 如瓜果、奶等。
其次, 需控制食糖總量, 尤其中老年人要注意,
●碳酸飲料對牙齒有雙重損害
含糖飲料如碳酸飲料的危害也不容忽視, 碳酸飲料不僅含糖, 還可能導致酸蝕症的發生, 具有雙重損害:一方面蔗糖等成分會導致齲齒的發生, 另一方面酸性物質還可能會導致牙齒“酸蝕症”的出現。
酸蝕症是由非細菌源性的酸導致的, 表現為牙齒硬組織的溶解喪失, 是一種不可逆性疾病。 現在來醫院就診的這樣的病人也不少, 常見的主訴症狀就是牙齒敏感, 嚴重的有咬合不適, 導致咬合高度變短、顳下頜關節紊亂,
近年來, 飲食酸, 特別是碳酸類飲料, 逐漸成為導致現代人牙酸蝕缺損症的主要病因。 發達國家兒童牙齒酸蝕症患病率上升的事實, 使牙酸蝕缺損症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
有資料顯示:英國軟飲料的消耗量從1950年到1990年增長了7倍。 而且, 青少年軟飲料攝入量很高。 牙酸蝕缺損症患病率上升, 特別是青少年牙酸蝕缺損症患病率的增長, 可能與這種生活方式變化有關。
牙酸蝕缺損症的致病機理是:酸作用於牙釉質表面, 使其表面pH值降低到5.5以下, 牙釉質開始脫礦軟化。 在口腔內各種軟硬組織的摩擦作用下, 軟化的牙硬組織被磨除喪失。 整個過程的各種影響因素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牙酸蝕缺損症的發生和發展。
牙酸蝕缺損症還與喝飲料的習慣有關, 例如:進餐時喝酸飲料, 由於其他食物的緩衝和中合作用, 牙齒破壞低於餐間進食酸性飲料;另外, 臨睡前喝酸飲料的習慣, 使牙酸蝕缺損症危險性增高。
對飲食酸的研究顯示:一方面, 正常的飲食習慣不會產生明顯的牙酸蝕缺損症;另一方面, 牙齒酸蝕是一個慢性過程, 至少1-2年內每天接觸酸性物質才能產生臨床可見牙酸蝕病損。 無論如何, 酸性飲食是牙酸蝕缺損症的病因因素, 有潛在的導致牙酸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