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氣候乾燥, 人們容易出現唇幹、咽痛等秋燥症狀, 專家表示, 秋季易燥熱, 是季節性疾病的多發季節, 人們要小心惹上“秋季乾燥綜合症”——秋燥。 要注意, 這裡所說的“秋季乾燥綜合征”與“乾燥綜合征”不是一回事, 乾燥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 主要侵害外分泌腺, 包括淚腺及唾液腺等, 引起眼幹口燥。 臨床上病人出現唾液及淚液分泌減少, 表現為眼及口的乾燥。 乾燥綜合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腺體外的臟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腎臟、肌肉、關節、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 造成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
專家還提醒說, 如發現自己出現“秋燥”, 應及時就醫, 以免耽誤病情, 錯過治療良機。 秋天人們會出現鼻燥、唇幹、咽痛等秋燥的症狀。 專家提醒, 如果總是眼幹難受、口幹發燥, 則要當心乾燥綜合征, 這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必須由醫生治療。
天氣變涼了, 有的人卻總覺得渾身不舒服:口乾舌燥, 喝水也不感到滋潤;鼻腔有乾燥感, 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 頻頻乾咳, 有時有少量的痰, 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乾裂, 痛得喝水、吃飯都困難……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現。
口乾舌燥是秋燥的表現
天氣變涼了, 有的人卻總覺得渾身不舒服:口乾舌燥, 喝水也不感到滋潤;鼻腔有乾燥感, 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
現代醫學認為, 秋燥與內分泌失調、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中醫認為, 燥是無形之邪, 體質陰虛、氣虛的人, 容易產生虛熱, 熱易傷津。
預防秋燥:補水為主輔以食療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 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調。 首先, 秋季要注意補水。 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漿, 多吃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 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清燥等功能, 很適宜有內熱, 出現肺熱咳嗽、咽幹喉痛、大便幹結的人食用。 秋季要儘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
預防秋燥症, 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 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 吐故納新, 以收斂“神氣”, 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
秋燥吃什麼好 秋燥食療推薦
1、川貝雪梨豬肺湯 取豬肺一個, 雪梨四個、川貝母12個。 豬肺切厚片, 泡水中用手擠洗乾淨, 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 撈起過冷水, 滴幹水後備用;雪梨洗淨去核, 川貝母洗淨。 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內, 待火煮沸後, 微火煲2小時以上。 適合溫燥者服用。
2、川貝燉秋梨 取秋梨1只, 挖去核後, 填入川貝母粉5克, 加冰糖10克, 加水適量, 文火燉熟, 吃梨喝湯。 適合溫燥者服用。
3、銀耳甘菊羹 銀耳泡發後和幹的杭白菊一起煮至沸騰後按個人口味加入冰糖改小火煨2小時以上。
4、百合蓮子紅棗粥 取百合25克, 蓮子25克, 大米150克, 紅棗15顆, 冰糖適量。 鍋中放水, 先放入大米、百合幹燒開後, 再放入蓮子、紅棗, 改用中火繼續熬煮至熟, 最後放入冰糖即可。 適合涼燥者服用。
5、木耳山藥粥 黑木耳、山藥各10克, 粳米100克, 冰糖適量。 山藥洗淨切塊, 木耳泡發至軟;木耳先煮至軟爛, 加山藥、粳米煮粥, 冰糖調味食用。 適合涼燥者服用。
6、蓮藕枸杞粥 枸杞20克、鮮藕50克、大米100克。 大米淘洗乾淨浸泡半小時, 鮮藕洗淨去皮後切小塊, 和沖洗後的枸杞及浸泡後的大米一起加入開水煮大約40-50分鐘至粥黏稠即可。 適合涼燥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