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是嚴重的肝臟疾病, 一般的重型肝炎都是由急性肝炎轉化而來的, 重型肝炎就是常說的慢性肝炎, 主要有大三陽和小三陽等, 重型肝炎診斷標準就是患者患病時間的長短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了。 準確的確診重型肝炎之後, 我們要做的就是日常調養, 穩定病情, 預防病情惡化。
1、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2周, 出現極度乏力, 消化道症狀明顯, 迅速出現Ⅱ度以上(按Ⅳ度劃分)肝性腦病, 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 並排除其它原因者, 肝濁音界進行性縮小, 黃疸急劇加深;或黃疸很淺, 甚至尚未出現黃疸,
2、亞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 15天至24周出現極度乏力, 消化道症狀明顯, 同時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 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 並排除其它原因者。 黃疸迅速加深, 每天上升≥17.1μmol/L或血清總膽紅素大於正常值10倍, 首先出現Ⅱ度以上肝性腦病者, 稱腦病型(包括腦水腫、腦疝等);首先出現腹水及其相關症候(包括胸水等)者, 稱為腹水型。
3、慢性重型肝炎
其發病基礎有(1)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史;(3)無肝病史及無HBsAg攜帶, 但有慢性肝病體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學改變(如脾臟增厚等)及生化檢測改變者(如丙種球蛋白升高, 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4)肝組織病理學檢查支援慢性肝炎。
為便於判定療效及估計預後, 亞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早、中、晚3期。 (1)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條件, 如嚴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狀, 黃疸迅速加深, 血清膽紅素大於正常10倍, 凝血酶原活動度≤40%~30%,或經病理學證實。 但未發生明顯的腦病, 亦未出現腹水;(2)中期:有Ⅱ度肝性腦病或明顯腹水、出血傾向(出血點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動度≤30%~20%;(3)晚期:有難治性併發症和肝腎綜合征、消化道大出血、嚴重出血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嚴重感染、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或Ⅱ度以上肝性腦病、腦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