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檢查
1.胃酸 淺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略低, 而萎縮性胃炎則明顯降低, 空腹常無酸。 Burhol用加大組胺法觀察47例淺表性胃炎的最大胃分泌量平均為17.4mmol, 46例萎縮性胃炎平均為5.6mmol, 正常對照44人平均為19.8mmol。
某院100例萎縮性胃炎, 91例用五肽胃泌素及組胺法測定胃酸結果:無酸13例;低酸18例;正常酸60例。 無酸和低酸共31例, 占34.1%。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細胞分泌, 在胃液、血液及尿中均可測得。 蛋白酶水準高低基本與胃酸平行。 但主細胞比壁細胞數量多, 所以在病態時, 胃酸分泌常常低於蛋白酶原的分泌。
Joske觀察胃液和血液胃蛋白酶原水準與活組織病理變化結果常常一致,
3.內因數 IF由壁細胞分泌, 壁細胞減少IF分泌也減少, 兩者是嚴格平行的。 正常分泌量平均為7700U/h。 檢查IF對萎縮性胃炎、胃萎縮及惡性貧血的診斷有幫助。 IF明顯減少有利於以上3種疾病的診斷。 惡性貧血病人極少數在胃液中尚可檢出微量IF, 但不足以供維生素A、B12吸收之用。 慢性萎縮性胃炎IF也可以減少到400~600U, 但可以維持低水準的維生素B12吸收。 據Ardeman的研究400~500U的IF可以供吸收1μg維生素B12之用。 食物刺激胃液分泌每5~10ml即含IF 400~500U, 因此可以解釋萎縮性胃炎雖IF分泌也很低但不發生惡性貧血。
4.胃泌素 胃泌素由胃竇G細胞分泌。 正常血清胃泌素含量各處報導不同, 我院檢查結果為pg/ml;淺表性胃炎平均為pg/ml;A型慢性萎縮性胃炎平均為pg/ml;B型平均為pg/ml。
5.壁細胞抗體 PCA在A型胃炎的陽性率較高, 此抗體的檢測有助於慢性胃炎的分型, 對慢性胃炎發生的病理過程的認識及治療有説明。
6.胃泌素分泌細胞抗體 1979年Vandelli檢查106例B型胃炎, GCA陽性者8例, A型35例全部為陰性。 惡性貧血病人35例及供血員115例也全部為陰性。
影像學檢查
1.胃鏡檢查 悉尼分類系統對胃鏡檢查的描述詞作了一系列的規定, 包括對水腫、紅斑、脆性、滲出、扁平糜爛、隆起糜爛、結節、皺襞肥大、皺襞萎縮、血管透見及出血點進行描述。
萎縮性胃炎胃鏡檢查有2個突出的表現:①顏色改變, 多呈灰、灰白、灰黃或灰綠色, 同一部位深淺可不一致, 境界常不清, 範圍或大或小。 萎縮範圍內也可能殘留紅色小斑。 ②因為黏膜變薄加之注氣膨脹, 黏膜下血管常可顯露, 輕者血管網, 重者可見如樹枝狀的血管分支。 暗紅色微帶藍色, 易與皺襞相混, 根據血管走行方向與胃的長軸垂直, 可資鑒別。
血管顯露與胃內壓力有密切關係, 根據試驗連續注氣2000ml, 病人如無暖氣胃內壓氣達20mmHg, 此時正常胃黏膜也可以顯露小血管網, 特別胃底最容易。
淺表與萎縮兩型胃炎胃鏡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60%~80%。 但胃鏡所見與病理所見尚無一致規律, 也難以用病理變化來解釋胃鏡所見如花斑樣潮紅, 血管透見等。 本院135例活組織標本與胃鏡所見對比可以說明這一問題。
?
2.X線檢查 淺表性胃炎X線無陽性發現。 萎縮性胃炎可見皺襞細小或消失, 張力減低。 Badenoch用X線診斷胃萎縮88例有22例正確。 黏膜的增生肥厚易被認為是腫瘤。 胃竇部黏膜粗亂常診斷為肥厚性胃炎但不能被活組織檢查證實。 用雙重對比造影法可發現胃社區, 因而對腸上皮化生及丘疹樣糜爛的診斷,開闢了新的途徑。
治療脫髮親身體驗 做了針灸治療脫髮~~ 頭髮終於多了 按摩治療脫髮,我覺得效果不是很明啊~
治療脫髮親身體驗 做了針灸治療脫髮~~ 頭髮終於多了 按摩治療脫髮,我覺得效果不是很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