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帝內經的五味論

黃帝內經中對於五味“酸、甘、辛、苦、鹹”有著詳細的論述, 五味對應著五臟, 五味又影響著五臟, 我們來看看具體的黃帝內經是如何論述五味與五臟的關係的。

黃帝問于少俞曰:五味入於口也, 各有所走, 各有所病, 酸走筋, 多食之, 令人癃;鹹走血, 多食之, 令人渴;辛走氣, 多食之, 令人洞心;苦走骨, 多食之, 令人變嘔;甘走肉, 多食之, 令人挽心。 餘知其然也, 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 少俞答曰:酸入於胃, 其氣澀以收, 上之兩焦, 弗能出入也, 不出即留於胃中, 胃中和溫, 則下注膀胱, 膀胱之胞薄以懦, 得酸則縮綣, 約而不通, 水道不行,

故癃。 陰者, 積筋之所終也, 故酸入而走筋矣。

黃帝曰:鹹走血, 多食之, 令人渴, 何也?少俞曰:咸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 注於脈, 則血氣走之, 血與鹹相得, 則凝, 凝則胃中汁注之, 注之則胃中竭, 竭則咽路焦, 故舌本幹而善渴。 血脈者, 中焦之道也, 故鹹入而走血矣。

黃帝曰:辛走氣, 多食之, 令人洞心, 何也?少俞曰:辛入於胃, 其氣走于上焦, 上焦者, 受氣而營諸陽者也, 薑韭之氣熏之, 營衛之氣, 不時受之, 久留心下, 故洞心。 辛與氣俱行, 故辛入而與汗俱出。

黃帝曰:苦走骨, 多食之, 令人變嘔, 何也?少俞曰:苦入於胃, 五穀之氣, 皆不能勝苦, 苦入下脘, 三焦之道, 皆閉而不通, 故變嘔。 齒者, 骨之所終也, 故苦入而走骨, 故入而複出, 知其走骨也。

黃帝曰:甘走肉,

多食之。 令人悗心, 何也?少俞曰:甘入於胃, 其氣弱小, 不能上至於上焦, 而與谷留於胃中者, 令人柔潤者也, 胃柔則緩, 緩則蟲動, 蟲動則令人悗心。 其氣外通於肉, 故甘走肉。

黃帝內經中講了五味與五臟的關係, 並且詳細闡述了五味在五臟中的作用, 所以五味不能有偏好於某一味, 同時我們通過這個論述也看到了養生也可以從五味著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