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射頻消融能治本——房顫

★求醫經歷

28歲的小陳是物流公司高管, 去年初體檢時發現有室性早搏, 醫生建議他到大醫院心臟專科進一步明確診斷。 因為工作繁忙, 他一直沒再做檢查。 一天, 小陳突然感到一陣心悸, 不僅頭暈, 還眼前發黑, 隨即不省人事。 在被送到新華醫院搶救時, 心電監護顯示心跳每分鐘高達260次, 24小時動態心電圖統計共有室性早搏1.6萬多次。 小陳患的特發性室速常見於青壯年, 這種室速可在運動或情緒激動時誘發, 發作時心率每分鐘200次以上, 多伴有暈厥, 且易復發, 可能產生心動過速誘發的心肌病, 需要儘快用射頻消融術根治。

醫生為小陳進行了經導管射頻消融術。 術後第二天, 小陳就下床活動了, 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室性早搏為零, 他出院休息幾天後就上班了。  

★醫患對話

■患者問題:什麼是房顫, 房顫能自然終止嗎?

出診醫生: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 心臟分為心房心室兩大部分, 正常情況下, 心臟在竇房結的控制下按照60-100次/分鐘的頻率規律舒縮。 當發生房顫時, 心房心肌喪失了正常有規律的舒縮活動, 而代之以快速(約500次/分鐘)毫無規律且不協調的微弱蠕動, 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縮。 房顫通常分為四類:陣發性房顫(可自行終止, 通常發作時間小於48小時)、持續性房顫(發作時間超過7天, 或者需要藥物或同步直流電複律方能終止)、持久性房顫(房顫持續時間1年以上)和永久性房顫。


房顫早期常為陣發性的, 很多患者最先出現早搏, 發作雖不頻繁, 但潛在發病機制仍有進展。 隨著心房潛在病變的進展, 開始出現陣發性房顫, 發作間隔縮短, 持續時間延長, 正常心律相對減少, 而後可能全部心律均為房顫, 即每次心電圖都報告房顫。 此時房顫可能自行或者經過藥物治療而轉複為正常的心律。 但此病一旦發生, 如不及時治療, 持續進展, 餘生將不再有正常心律, 成為永久性房顫。

■患者問題:房顫症狀輕是否可以不治療?

出診醫生:症狀不是判斷房顫病情的主要指標, 這一點類似高血壓。 許多患者開始心存僥倖, 發生中風後才加以重視,

但多已出現中風後遺症, 難以完全康復。 國內外多項研究證實, 60歲以上的房顫患者, 腦中風發生率是沒有房顫患者的6~8倍。 所以, 凡是房顫患者, 無論症狀輕重, 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進行預防栓塞的治療。

■患者問題:房顫有哪些治療手段?

出診醫生:房顫的治療一般分為藥物、非藥物兩種方法。 藥物治療有兩方面, 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以及抗凝藥物治療。 這些治療對控制房顫發作時的症狀、防止腦中風有積極作用, 但很難使心臟恢復正常搏動。 非藥物治療包括導管消融治療和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對於同時需進行瓣膜置換或冠脈搭橋的房顫患者, 可降低死亡率, 改善預後。
導管消融已經成為應對陣發性房顫的一線治療方式。

從已部分明確的房顫相關發生機制來看, 心房的特定部位是房顫發生與維持的關鍵病灶所在, 對這些部位進行消融治療可消除房顫的發作。 導管消融治療是一種微創穿刺治療, 只需局部麻醉, 通過圓珠筆芯粗細的導管將射頻能量釋放於心律失常的關鍵部位, 消融阻斷異常通路或消除病灶, 屬於治本性質。

■患者問題:哪些患者適合選擇導管消融治療?
出診醫生:總體來說, 年齡在80歲以下的陣發性房顫患者, 特別是發作頻繁或症狀明顯的陣發性房顫患者是最適宜接受導管消融的人群, 也是導管消融治療成功率相對較高的人群。
有些患者因為藥物治療無效或治療產生了副作用, 他們也可以選擇導管消融治療來維持正常心跳。

其實, 非陣發性房顫患者, 甚至合併心力衰竭的房顫患者, 才是最迫切需要房顫導管消融的人群。 因為一旦這些患者成功維持正常的心跳, 會給他們帶來莫大的益處。

■患者問題:房顫與高血壓有關係嗎?
出診醫生:高血壓是房顫的主要病因之一, 所以做好高血壓的預防工作很有必要。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持愉快的心境是最基本的房顫預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戒煙, 限制飲酒, 不吃含有咖啡因的飲食諸如茶、咖啡、可樂, 避免促發不規則心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