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和笑都是人的內心活動的外部表現。 所謂“喜形於色”和“傷心流淚”, 這些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動的反映。 假若一個人遇到傷心的事情不哭, 高興的事情不笑.甚至無動於衷、毫無表情, 那麼, 他就無法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感情了。
但是表達感情要適度, 要區別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和要有節制, 這是一般正常人都能做到的。 例如在宴會上, 大家開懷暢飲、歡聲笑語, 氣氛十分熱烈, 這時如果有人高聲狂笑不止, 甚至手舞足蹈, 雖然他也高興、也在笑。 卻會使與會者大為掃興.人們會以為他喝醉了酒, 或者為了嘩眾取寵。
確實, 人的哭和笑, 有的正常, 有的不正常, 而哭笑無常就屆于不正常之列。 但是, 為什麼有的老人會哭笑無常呢?這一點說起來就複雜了。 首先, 哭笑無常是一種病態表現, 是精神疾病的一個症狀。 這一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 既可見於所謂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 也可見器質性精神病(如早老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 多發梗塞性癡呆等)。 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哭笑無常, 多數是受幻覺、妄想支配, 也就任幻覺或妄想的影響下出現的。 例如病人忽然看到窗臺上出現幾個跳舞的小人, 感到好笑而發笑, 也有的病人聽見半空中有陌生人告訴他,
老年抑鬱症的病人, 常常終日愁眉苦臉、默默飲泣, 然而卻沒有任何原因值得他傷感。 至於早老性癡呆、老年性癡呆和多發梗塞性癡呆等器質性精神病人的哭笑無常, 主要是因為這類病人都有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腦損害, 因此表現為情感的失控而出現哭笑無常, 所以遇有哭笑無常的老人, 應當接受精神科醫生檢查, 以便早期發現病因而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