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季這4個部位最容易疼 中醫按摩對症治療

春天肝陽上亢, 火氣竄到哪, 哪就容易痛。 說到中醫止痛, 不妨聽聽專家怎樣“對症下藥”。 下面介紹幾種小病痛的按摩治療方法。

偏頭痛怎麼辦

中醫治療偏頭痛, 除了中藥外, 還有一系列外治法, 包括:針灸療法、放血療法、腹針療法、等。 同時, 偏頭痛時, 患者可自行按壓或環形按揉以下3個穴位:

百會穴, 位於頭頂正中心, 兩耳交連線和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 百會穴是全身氣之彙集處, 頭痛時按壓此穴, 能讓全身氣血通暢, 有效緩解頭痛。

風池穴, 位於耳後頭枕骨下, 髮際附近的凹陷處, 此穴具有清熱降火, 通暢氣血,

疏通經絡的功能, 其止痛作用迅速。

此外, 偏頭痛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天冷外出戴圍巾、帽子保暖;室外到有暖氣的室內時, 因先將圍巾與帽子脫掉, 讓身體適應溫差減少頭痛發生的機會。 還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改善頭面部氣血的迴圈, 如熱毛巾敷頸部10至15分鐘。

咽喉痛怎麼辦

合穀穴:合谷穴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口。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 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 如果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幹, 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 就可以按合穀穴來消消火。 這個穴位按摩起來比較方便, 沒有固定的次數, 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內庭穴: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 滎穴可以說是熱證、上火的剋星。

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 可以多按內庭穴。 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 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太沖穴: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 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 因此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 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 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 說明肝火比較旺盛, 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具體的做法:在按摩太沖穴前, 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 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腰背痛怎麼辦

捏拿肩井:以大拇指頂住肩井穴(位於肩背處, 肩外側端與脊柱連水平線的中點), 其他四指輕扶於肩前,

與大拇指相對用力, 提拿起整個肩部肌肉, 一拿一放地交替進行。 注意整個手掌始終與肩部接觸, 用力適中, 將整個肌肉盡數提起。 此動作可以放鬆頸肩部肌肉, 對緩解疲勞有很好的效果。 用輕柔的力量做還可以治療失眠的症狀。

按揉腰背:用手掌掌根或拳面放在患者後背脊柱兩側肌肉上(先從左側肌肉做起, 再做右側肌肉), 做輕快的、柔和的迴旋運動, 注意手要按住肌肉施加一定壓力, 不要在皮膚上摩擦。 在一固定點按揉數十秒後將手向下移一手掌寬, 再重複此操作, 直至按揉到臀部以上。

提捏夾脊: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指相對, 將脊柱旁邊的一條形肌肉用力提起, 邊移邊提, 邊提邊拿。 先自上而下(從頸部以下做到臀部以上),

再自下而上(從臀部以上做到頸部以下)操作。 上下反復操作兩遍。 操作中注意對稱提捏, 不宜用力抓擰。

頸椎病痛怎麼辦

按摩後溪穴

後溪穴不在頸部, 而是在手上, 這個穴位是屬於小腸經上的穴位, 能治療頭和脖子的疼痛, 背部和手肘等部位的攣痛等。 所以在醫學上常針灸這個穴位治療腰部扭傷、落枕和耳聾等現象。

後溪穴位於手掌第五掌骨的小頭後方, 簡單理解就是握拳時, 小拇指一側, 橫掌紋的結尾處。 按摩這個穴位可以採取針灸和手指揉按的方法。 採用左手的四指捂住右手的小拇指, 這樣左手的大拇指正好抵在後溪穴這個位置, 採取交替按摩的方法, 能夠緩解上班族的頸椎痛。

按摩風池穴

所風池穴常用來治療頭痛、頸部疲勞、落枕和失眠等。 同時對於感冒、眩暈、流鼻血、高血壓和中風都就有一定調理作用。

風池穴位於後頸, 在枕骨下方, 在兩條大筋外緣的凹陷出, 穴位和耳垂平齊。 按摩可以採用食指和中指一同按摩, 可以稍微用量, 旋轉揉按, 以酸脹感為宜。

另外, 熱敷風池穴也是緩解頸椎痛的方法, 同時可以緩解頸部肌肉緊張, 減輕僵硬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