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雨水多, 天氣又熱, 很潮濕。 中醫認為, 濕屬於陰邪, 而脾喜燥惡濕, 因此在夏季脾容易生病。 夏季還有一個特點, 就是陽氣最盛, 人體中的陽氣此時最易發散, 體內剩下陰寒。 再加上夏季人們貪涼飲冷, 脾胃非常容易生病。 中醫所講的脾, 並不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 而是概括了胃、腸、肝、膽、胰等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 因些夏季的養生要點即為調理脾胃。
1、雙豆飲, 消暑健脾兩不誤
夏天喝綠豆湯, 人人都知道, 但還得教大家一個訣竅, 就是將綠豆和白扁豆一起煮湯。 綠豆湯清熱解毒、滋養脾胃,
白扁豆質地硬, 不好煮爛, 要提前泡3~4小時(如果天氣熱, 最好放冰箱裡), 先在鍋裡煮爛, 再和綠豆一起煮。 白扁豆中含毒扁豆堿, 高溫下才能將其破壞, 一定要煮至爛熟。 雙豆飲消暑、健脾兩不誤, 適合於更多人飲用。
2、“奶油”湯, 長力氣睡得香
紅軍憑著一碗小米, 就能扛步槍日行百里,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米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 尤其是鉀含量豐富, 而鈉含量低, 能夠補充夏季出汗損失的鉀, 解乏困長力氣。
小米養胃安神, 而熬好的小米粥上有曾黏黏的液體, 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米油,
3、茯苓湯, 瘦身好選擇
一到夏天, 就發現自己胖了, 其實很多人是因為濕氣重, 脾胃運化能力差, 導致身體水腫造成的。 想瘦身, 喝點茯苓老鴨湯。 茯苓是味藥食同源的好東西, 能利水滲濕、益脾和胃;鴨肉是夏季的肉中之王, 俗話說, 大暑老鴨勝補藥, 趁著大暑還未到, 趕緊祛祛濕, 減減肥。
李豔玲建議, 塊狀茯苓不易煮爛, 要選片狀的, 不用泡就能燉湯。 茯苓老鴨湯裡還可加入陳皮、綠豆、薏米等, 大火煮開後慢燉一小時左右即可。
4、冬瓜紫菜湯, 開胃益氣
夏季炎熱的刺激, 使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 消化能力減弱、胃口不開、食欲不佳,
夏季多喝些湯, 能補充炎熱天氣缺失的水分, 也能補充能量。 比如, 冬瓜湯, 平平常常的冬瓜, 消暑解熱效果非常好;草菇湯, 草菇性寒味甘, 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 營養價值非常高;紫菜湯, 不要小看紫菜這種平常的食品, 它具有的消暑熱、清心火的功效卻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紫菜湯還可以調節身體的酸堿平衡, 是夏天清補佳品。 其他如番茄湯、冬瓜黃豆煲老鴨、雞骨草、海底椰煲瘦肉或扇骨也都不錯。
注意:煲湯料種類不宜太多
夏季脾胃功能較弱, 不宜選用過多的煲湯料, 一般選兩三種就可以了。 秋冬以滋補為主, 因此煲湯選料可多一些,
脾胃不好, 可在湯中加適量健脾藥材, 如山藥、茯苓等。 當地濕氣較重, 可在湯中加入薏仁、白扁豆等祛濕藥材。 總之, 根據自身情況, 加入不同的食材。 除學會選擇食材外, 還要注意一些禁忌, 比如夏季喝的湯要口感清淡, 這與秋冬季的滋補湯有差異, 冬蟲夏草、人參等不宜夏季入湯。
飲食:減酸增苦理胃氣
天氣炎熱, 出汗多, 飲水多, 胃酸易被沖淡, 消化液相對減少, 消化功能減弱, 導致食欲不振。 此時節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消化為主。 飲食調養方面宜減酸增苦, 調理胃氣。
胃和腸作為消化系統的兩大器官, 上下相連, 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