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頸椎病自查小貼士

頸椎病最早期的症狀僅僅是頸部肌肉出現痙攣, 肌肉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脖子短暫的僵硬和不適、疼痛。 隨著頸椎病不斷加重, 頸椎兩側的神經根會慢慢受到壓迫或刺激, 這個時候除了頸部局部出現症狀以外, 還會表現出上肢放射疼痛、發麻、手指抓握無力這些上肢症狀。 如果椎動脈受到壓迫或者刺激的話, 主要表現的症狀是頭痛、頭暈、眼花這些症狀。 最後, 當脊髓受到壓迫後, 主要表現為四肢明顯的麻木無力, 因為手指活動不靈活, 系紐扣寫字拿筷子這些精細的動作變得越來越難以完成,

與此同時胸部也會像被繃帶綁住一樣(裹束感), 走路像踩著棉花一樣, 甚至有時候走路站立都會不穩定, 大小便都會出現問題。 然而, 值得一提的是, 當脊髓受到壓迫的時候, 頸部那些讓人反應很強烈的疼痛不適的症狀反倒不那麼明顯了。

一旦得了頸椎病就會出現上面所說的這些症狀, 這些症狀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 比如睡不好覺、情緒變差、日常工作學習的效率降低, 等等。 除此之外, 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 還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腦功能也會逐漸減退。 甚至少數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病人還有可能發生癱瘓。

所以, 頸椎病是需要早發現早治療的, 以免引起後患。

頸椎病症狀錯綜複雜, 那麼, 當出現這些症狀時候, 我們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得了頸椎病呢?

首先第一個方法是壓痛點。

頸椎病的壓痛點都是有一定的分佈區域的。

第一個區域在上下棘突之間凹陷處有壓痛, 這對於醫生定位頸椎病發生在哪些節段很有幫助, 尤其是在頸椎病早期, 往往壓痛點和頸椎病受累椎節相一致, 頸椎病後期因為椎間關節周圍韌帶鈣化、骨質增生, 所以壓痛會變得不明顯。

第二個區域為棘突兩側1釐米到1.5釐米有壓痛。 檢查時沿著棘突兩側由上到下、由內到外, 按順序逐點按壓。 椎旁壓痛點基本沿著斜方肌, 反應的通常是神經受累的問題。

第三個區域為背後肩部和頸後側的交界區域和鎖骨上窩和頸部前側的交界區域, 表示肩部和斜角肌群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

物理檢查頸椎病的第二個方法為頸部活動範圍測量。

通過讓頸部做前屈、後伸、旋轉和側屈的活動, 我們可以採用量角器來量化這些具體的活動範圍, 然後根據正常的活動範圍來判斷頸部是不是有活動受限。 一般神經根型頸椎病、頸型頸椎病的頸椎屈伸和旋轉活動會出現受限情況。

第三個檢查叫做前屈旋頸試驗

先讓頭頸做出低頭的姿勢, 然後分別向左向右旋轉活動, 如果頸椎出現疼痛, 那麼就表示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以上三個是比較簡單易行的物理檢查方法, 在家裡就可以嘗試檢查看看頸椎有沒有問題。 接下來, 再給大家介紹的是三個在門診醫生常做的物理檢查, 因為關係到力度和角度,

所以不建議大家在家裡給家人嘗試。

第一個門診檢查是互相關聯的一對, 被稱為椎間孔擠壓試驗和椎間孔分離試驗。

椎間孔擠壓試驗又稱壓頭試驗。

具體方法是, 醫生讓病人把頭略微向患側傾斜。 醫生雙手交叉, 放在頭頂處, 緩慢均勻發力往下按壓。 如果神經根有損傷, 就會因為椎間孔狹小受到壓力而出現肢體放射疼痛或麻木的感覺, 這就是陽性。

椎間孔分離試驗, 又稱引頸試驗。

方法和椎間孔擠壓試驗正好相反。 醫生先讓病人端坐, 兩手分別托住病人的下巴, 用胸部或腹部頂住病人的後腦勺, 緩慢均勻發力, 向上牽引頸椎, 來擴大椎間孔空間。 如果在做檢查時麻木疼痛的症狀都出現減輕, 那就是陽性。

第二個門診檢查是臂叢牽拉試驗。

病人端坐, 頭微微前屈, 同時向頸部沒有症狀的一側傾斜, 醫生站在病人的患側, 一隻手抵住病人頭頂, 把頭往頸部沒有症狀的一側推, 另一個手握住病人的手腕, 往相反的方向拉, 如果病人上肢出現麻木或者放射痛, 那就是陽性, 表明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可能。

第三個門診檢查是旋頸試驗。

又稱為椎動脈扭曲試驗, 主要針對的是椎動脈的狀態。 病人頭部略微後仰, 並分別做向左向右旋頸的動作, 如果出現頭暈的症狀, 那就是陽性。 表示椎動脈供血不足。 因為這個檢查有時候會引起病人嘔吐或者暈倒, 所以雖然方法簡單, 仍然不建議大家在家裡嘗試, 以防意外。

除了以上介紹的這麼多物理檢查方法, 臨床醫生還會對病人的肌張力、肌力、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做全面的檢查,來確定頸椎病的具體病程、病位和嚴重程度。

臨床醫生還會對病人的肌張力、肌力、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做全面的檢查,來確定頸椎病的具體病程、病位和嚴重程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