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傾聽者可能會解救想自殺的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 一個人自殺平均會使6個家人或朋友的生活深受影響, 也就是說他們的痛苦也會帶給周圍的人。 所以幫助這些人群擺脫心理問題, 也就能使更多家庭擺脫不幸。

傾聽”可解救想自殺的人

吳主任分析, 對於想要自殺的人群主要可分為中學生、中青年女性、中年男性及老年人等幾類, 而他們各自的痛苦也各有不同。 心理專家指出, “傾聽”可以解救想自殺的人。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消極悲觀、行動遲緩、自我貶低等方面的表現, 表示他可能遇到了一些心理問題。 “其實我們大家都可以給予幫助。

比如耐心傾聽, 並詢問他們是否想自殺, 詢問一個人有無自殺念頭不但不會引起自殺, 反而可以拯救生命。 如果你認為他們當時自殺的危險性很高, 不要讓其獨處, 可陪同他們到醫院接受評估和治療。 ”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1.保持冷靜和耐心傾聽。

2.盡自己所能和他們交談。 通常的情況是, 他們害怕向他人傾訴, 因此, 你把這個事實指出來, 讓他們知道你願意幫助他們, 並和他們一同找尋另一種解決方法。

3.讓他們敘述他自己的感受, 並表示完全理解他所經歷的事情對於他來說是很重要的。 認可他們表露出的情感, 不要進行評判, 也不試圖說服他們改變自己的感受。

4.在傾聽時不要表露個人價值趨向, 因為你認為是輕而易舉的事,

對他們來說可以是難以承受的。

5.不要回避問自殺問題, 詢問他們是否想好了自殺的時間及方式。

6.不要輕視, 當他們說要自殺時應認真對待。

7.如果他們要你對其想自殺的事情給予保密時, 不要答應

8.告訴他在決定自殺前, 可以給相關熱線打電話或者找一個他相信的人去傾訴, 讓他意識到, 如果他感覺不好時, 他的身邊還有人願意幫助他。

9.如果你認為他們當時自殺的危險性很高, 不要讓其獨處一室, 要立即陪他們去精神衛生服務機構或醫院接受評估和治療。

10.必要時拔打110或當地派出所報警電話求助。

關於自殺的4大誤區

誤區之一是“漠視, 讓干預的最佳時機錯失”。 專家說:“一部分老年人長年受病痛折磨,

屬於自殺干預的重點人群。 而且在實施自殺行為之前, 可能會多次流露出輕生的念頭。 屢屢向家人透露輕生念頭, 並不是真的想死, 而是向家人發出的一種求生信號。 可如果家人對此熟視無睹, 甚至到交代後事那一刻仍毫無警覺, 將錯失干預的良機, 最終釀成悲劇。 ”

誤區之二是“虎頭蛇尾, 令干預功虧一簣”。 專家說:“自殺根據原因劃分有很多種, 因一時的人際衝突而導致的衝動性自殺, 可能通過短期干預便可獲得長期效果。 而有些自殺受精神病性症狀直接支配而產生, 只要精神症狀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自殺的風險就無法解除。 暫時的精神好轉、面露笑容, 只不過是種假像。 這種假像欺騙不了醫生, 卻能蒙蔽家人。

家人無意中放鬆警惕, 從而使得原本及時、有效的干預行動變得虎頭蛇尾, 最終功虧一簣。 ”

誤區之三是“過分相信非專業力量, 導致竹籃打水一場空”。 專家認為, 對於具有強烈自殺念頭的重度抑鬱症患者, 即使專業的人員, 對其自殺干預都感到頭痛。 因為, 就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 尚未有任何一種方法能立即消除患者的自殺念頭。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 通過大劑量的鎮靜催眠藥, 讓患者睡上好幾天, 令其無法實施自殺行為, 為抗抑鬱劑起效爭取時間。 而常見的是家人高估了自己的干預能力, 有時候對非專業力量的盲目自信, 換回的只能是一場悲劇。

誤區之四是“在生命面前談原則”。 專家說:“以自殺威脅的方式來跟別人討價還價,

當這樣的談判不幸發生時, 作為談判的一方, 切忌以‘原則不可讓步’作為談判底線, 對談判另一方提出的條件一口拒絕, 哪怕條件是多麼不合情理。 正確的做法是, 想方設法穩定對方的情緒, 即使無法全部滿足對方的要求, 至少也要讓對方看到希望。 如果實在沒辦法, 可暫時答應要求, 因為這樣的協議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待危險解除後, 再尋求解決辦法。 很多時候, 自殺威脅者往往是想以極端方式來引起社會的關注, 並不是真的想死。 因此, 此類危機的干預者需弄清對方的真正意圖, 方可在談判時遊刃有餘。 (參考網站:微微健康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