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脾胃不和易有黑眼圈 中醫教你應對

脾胃不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腸胃不舒服, 一旦發生腹瀉、腹脹的問題, 相信大家都沒有心思學習與上班了, 那麼脾胃不和有什麼特別的徵兆呢?養脾胃又應該吃什麼比較好?

脾胃不和有這五大信號

1、黑眼圈:胃經是氣血充沛的一條經絡, 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經的起始點, 比較容易沉澱濁物, 所以熬夜的人常會有黑眼圈, 這正是血氣渾濁的體現。

2、嘴唇無光澤: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 則口唇紅潤有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氣虧虛, 則口唇淡白無光澤, 甚至萎黃, 而且常脫皮。

3、鼻翼發紅:如果一個人鼻翼發紅,

常說明脾胃有熱。 脾胃有熱者可按摩足三裡穴, 每次5分鐘, 每天2~3次, 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

4、肌肉鬆弛:如果一個人肌肉鬆弛、沒有彈性, 或肌肉少而肥肉多, 多因脾胃虛弱所致。 脾胃虛弱者可經常運動腳趾和按摩小腿。

5、便秘:胃熱者, 食物殘渣下行緩慢, 水分易流失, 到大腸時已變得很幹, 從而導致便秘, 而與此相對的, 大便常不成形, 很稀, 多半為脾胃虛寒所致。 便秘者可嘗試推腹法, 即一隻手放在左側肺部下緣, 另一隻手壓在上面, 用力均勻地按摩, 此法可促進胃腸蠕動, 加速食物殘渣的下行。 而腹瀉者可溫灸中脘穴(臍上4寸處)、足三裡穴(掌心按住膝蓋, 中指末端向外一橫指處)、關元穴(臍下3寸處)等穴位,

同時每天飲用1杯生薑大棗紅糖水來改善症狀。

中醫如何養脾胃?

脾與胃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 表裡關係。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 二者相互協調, 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因此中醫稱脾和胃為“後天之本”。 胃主“受納”腐熟水穀。 “受納”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納食物, “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 經胃初步消化後的食物分為“清”、“濁”兩部分。 其清者即津液, 由脾吸收運化送至全身各處。 故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說。 其濁者, 由胃下行至小腸, 再行進一步消化。 脾主運化, 主要指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 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運輸與消化。 水穀入胃。 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後, 下送於脾, 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

脾主運化, 當脾出現問題時, 造成胃部消化後的營養物質不能運輸到身體各部, 同時也不能反補營養給胃, 脾病造成機體主症有:胃脹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 胃主受納, 當胃出現問題時, 容易出現脘痛, 嘔吐, 噯氣, 呃逆等症狀。 由此可見, 脾胃病的症狀基本都是同時出現的, 這也是我們平常“胃痛醫胃”難以解決問題的所在。 中醫理論認為胃病屬於脾胃病的範疇, 在治療胃病的同時也要解決脾病, 真正的“脾胃同治”。

出現上腹部不適、飽脹、隱隱痛、燒灼感, 多數進食後症狀較為嚴重, 其次就是食欲下降, 噯氣、反酸、噁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一般以上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 通過胃鏡檢查和病理檢查, 排除其他疾病後,

則可診斷為“慢性胃炎”。 減少慢性胃炎的發生主要在於“防”, 因為該病主要由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 吃太多生冷的食物, 精神壓力大等眾多因素造成, 而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脾虛”, 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胃部出現症狀。 慢性胃炎主要特徵是“反復發作”, 在治療過程中重在調理, 在治療過程中藥物選擇方面常採用具有“治養結合”功能的藥物來防止復發, 同時也要養成按照療程服用習慣, 減低慢性胃炎的反復發作。

推薦兩款食譜

1、砂仁黃芪豬肚

材料:砂仁、黃芪、豬肚

做法:將豬肚、砂仁和黃芪洗乾淨, 然後將準備好的砂仁和黃芪放入豬肚中;將準備好的豬肚放入鍋中, 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之後小火慢燉, 直到豬肚爛熟之後加入適量的食鹽調味就可以起鍋食用了。

功效:這道食譜能夠有效的調理脾胃虛弱, 特別是哪些是與不好、胃疼等等患者。 砂仁能夠很好的調理脾胃, 治療哪些積食等等情況, 能夠有效的增加腸胃蠕動。

2、淮山蜜蜂煎

材料:淮山、雞內金、蜂蜜

做法:將淮山和雞內金洗乾淨;然後一起放入鍋中, 加入適量的清水煎煮;然後取出汁水, 加入適量的蜂蜜之後攪拌均勻;等到藥液溫熱的時候就可以直接食用。

功效:淮山具有強健脾胃的作用, 特別是治療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蜂蜜則能夠補中益氣, 預防便秘, 兩者相互結合, 可以有效的保健脾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