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溫中散寒愈喉痹

喉痹病名最早見於帛書《五十二病方》。 《素問·厥論篇》 “手陽明少陽厥逆, 發喉痹, 嗌腫。 ”據其症狀, 臨床可分為急喉痹和慢喉痹, 參考現代醫學病名, 類似於今之急、慢性咽喉炎, 治療多以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為主。 曾以溫中散寒法治療一例急喉痹, 收效甚佳, 茲介紹如下。

張某, 女, 41歲, 2017年5月初診。 患者主訴“咽痛不適3天”, 無明顯誘因, 3天基本不能進食任何食物, 不能正常張口說話, 聲音嘶啞、低沉, 大便瀉下稀水, 日行4~5次, 舌淡紅、苔薄黃且膩, 脈沉細無力。 望診示扁桃體Ⅲ度腫大, 色淡紅, 佈滿白色膿點, 懸雍垂整體化膿。 血常規檢查示白細胞總數正常,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77%。 患者懸雍垂化膿嚴重, 但不願手術治療, 遂予以保守治療。

《傷寒論》第273條“太陰之為病, 腹滿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第313條“少陰病, 咽中痛, 半夏散及湯主之。 ”此患者雖咽部紅腫化膿, 但參合舌脈及全身症狀, 實屬一派虛寒, 當從太陰、少陰中尋找治法, 遂予以理中湯合半夏散加味, 藥用黨參15克, 白術15克, 乾薑10克, 炙甘草10克, 法半夏15克, 桔梗10克, 生甘草10克, 黃連3克, 僵蠶15克, 牛蒡子15克, 水煎服, 共5服。 全方以理中湯溫中散寒, 半夏散散寒通陽, 滌痰開結, 加黃連以反佐, 僵蠶、牛蒡子以化痰消腫。 囑患者先服兩服, 如無緩解或加重, 及時前往醫院手術。

一周後, 患者前來複診, 訴服藥當天咽痛即明顯好轉, 未接受手術治療,

現腹瀉已愈, 咽痛未作, 僅咽部有異物感, 望診示扁桃體及懸雍垂均恢復正常, 膿點全消, 舌淡紅苔薄白, 脈沉細。 于前方加生牡蠣15克, 浙貝母15克, 玄參10克, 續服7服, 患者諸症悉愈。

針對此患者, 有如下兩點體會:其一, 中醫治病, 須按中醫理論辨證施治, 切忌套用西醫理論和檢查結果, 削足適履。 試想如初診時套用西醫檢查和治療經驗, 予以清熱解毒藥物治療, 或病情加重。 其二, 中醫治病如能在一些疑難病的診療中做到簡、驗、便、廉, 當不患人之不信中醫。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