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經行浮腫的問診

每於經行前後或經期, 有規律地出現面目、四肢浮腫, 行經後自行消退者, 稱為經行浮腫, 又稱“經來浮腫”“經來遍身浮腫”。 本病發生主要在於脾、腎功能不健, 脾虛則水濕不得運化, 腎虛則水不化氣。 臨經之時, 血聚胞宮, 氣隨陰血下注, 脾腎更虛, 水濕泛溢, 則成浮腫;亦有因肝氣鬱結, 克制脾土, 脾虛失運;或氣血瘀阻, 氣機升降失調, 致水不循常道, 泛溢肌膚, 發為本病。 《葉氏女科證治》說:“經來遍身浮腫, 此乃脾土不能克化水變為腫。 ”《陳素庵婦科補解》說:“經水浮腫乃脾胃虛損, 阻其生髮之氣, 氣血乖違, 失其運行之常,

氣壅血滯, 則經血不能循其隧道, 流入四肢, 悉化為水, 其所以化水者, 乃由土虛有所侮之也。 ”因本病與脾腎關係尤為密切, 故治療以補腎健脾, 利水消腫為主, 氣滯血密者宜理氣活血消腫。

本病屬西醫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範疇。

(一)問診要點

本病特點是以月經來潮為週期的反復發仵性四肢、頭面浮腫, 多始於經前一周左右, 月經過後又自行消退。 臨址時要詢問既往有無肝、腎功能不良性疾病, 若經淨後浮腫仍不消退者, 應結合有關檢查排除肝、腎功能不良引起的浮腫。

本病主症為四肢、面目浮腫, 所以辨證要點應根據浮腫出現的時間, 按之凹陷與否及伴隨的全身症狀辨明屬虛屬實、屬水屬氣。 如面目肢體腫脹, 按之凹陷,

不能隨手即起者, 多是水盛, 責在脾腎, 脾虛者伴精神倦怠, 脘悶腹脹, 月經量多、色淡;腎虛者, 可見腰膝冷痛, 經少色暗;若自覺腫脹, 按之凹陷, 隨手即起者, 則為肝鬱氣滯;若四肢腫滿, 經行腹痛, 夾有血塊, 膚色紫暗,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者, 為氣滯血瘀。

(二)分型問診

1.脾氣虛弱

問診:經行面目、四肢浮腫, 按之凹陷, 經血量多、色淡。 伴精神倦怠, 乏力, 脘腹脹悶, 納呆便溏。

治法:健脾化濕, 益氣消腫。 方用防己黃芪湯或利水益氣東加減。

2.腎氣虛弱

問診:經前、經行面目虛浮, 下肢尤甚, 按之凹陷不起, 月經後錯, 量少色淡。 伴形寒肢冷, 腰膝酸軟, 大便溏, 小便清長。

治法:溫陽益腎, 利水消腫。 方用真武湯或苓桂術甘東加減。

3.肝鬱氣滯

問診:經前、經行肢體腫滿,

按之凹陷隨手面起, 經行量少不暢。 伴腹脹腸鳴, 乳脹脅痛。

治法:理氣疏肝, 利水消腫。 方用加味烏藥湯。

4.血瘀

問診:經行四肢腫滿.月經後錯, 色暗有血塊, 經行腹痛。 伴腰酸體倦, 膚色紫暗。

治法:活血化瘀, 利水消腫。 方用八物東加澤瀉、澤蘭。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