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常見溫裡藥對

藥性溫熱可用治裡寒之藥, 稱溫裡藥。 一般分兩型:中寒者見脘腹冷痛, 嘔吐瀉利;陽衰陰寒內盛則畏寒肢冷, 舌淡脈細。

1.乾薑配高良姜

以高良薑為主, 配以乾薑或炮薑組成。 高良姜辛熱, 善於溫散脾胃寒邪, 止痛, 止嘔;乾薑與炮姜亦皆辛熱, 能祛脾胃寒邪, 助其陽氣。 兩藥相合, 溫中止痛之力頗強。 可用于院腹冷痛之證。

2.白術配乾薑

白術健脾而燥濕, 乾薑溫中而祛寒, 主治脾胃虛弱, 寒濕內困之吐瀉、納呆, 古方如理中丸。

3.肉桂配附子

肉桂溫經益火, 散寒止痛, 人肝腎二經, 守而不走, 且入血分;附子溫腎助陽, 走而不守,

且入氣分, 溫全身之寒。 合用則溫經益營, 有助於氣血生長, 如桂附理中湯。

4.吳茱萸配乾薑

吳茱萸溫肝經之寒, 且疏肝理氣, 和中止嘔;乾薑暖脾胃之寒, 亦能止嘔。 合用則增強溫肝暖脾作用, 主治脾胃虛寒之腹痛嘔吐, 嘈雜吞酸等。

5.附子配乾薑

附子辛甘大熱, 走而不守, 溫辛涼而治肢冷厥逆;乾薑大熱, 溫脾陽以治吐瀉, 能走能守。 合用則溫陽祛寒作用增強, 主治陰寒內盛, 脾胃陽衰, 手足厥冷等, 如四逆湯。

6.吳茱萸配木瓜

吳茱萸溫降下行, 散寒燥濕;木瓜和中去濕, 舒筋通絡。 合用則溫散下焦寒濕, 舒筋止痛。

7.附子配白術

白術微溫, 健脾燥濕, 益氣生血;附子辛熱, 逐寒燥濕, 溫助腎陽。 合用則溫脾腎, 除濕痹。 凡風濕結於臟腑筋骨, 經絡血脈所致之身體百節酸楚疼痛、腹脹便塘、腹痛納呆等,

皆能開、通、溫、散。

8.吳茱萸配五味子

吳茱萸溫中散寒, 五味子澀腸止瀉。 合用則溫腎暖脾, 收藏固澀之功。

9.破故紙配肉豆蔻

肉豆蔻溫中散寒, 補骨脂補腎陽。 合用則溫腎暖脾, 收藏固澀之功。

10.高良薑配香附

高良姜辛熱, 有溫中止痛之功;香附辛苦, 有疏肝理氣之功。 合用有疏肝理氣, 散寒止痛之效。 用治肝鬱氣滯, 胃有寒凝之胃胱疼痛, 胸滿脅痛, 痛經等。 古方之九氣拈痛丸, 現代方之胃氣痛片等, 均由本方加味而成。

11.吳茱萸配黃連

重用黃連, 通過瀉心火(實則瀉其子)以瀉肝火, 並清胃火。 稍佐吳茱萸之辛熱, 開鬱疏肝, 和胃降逆, 且制黃連之苦寒。 一寒一熱, 辛開苦降, 共奏清泄肝火,

疏肝和胃之效。 宜於肝經火旺, 左脅作痛, 脘痞吞酸, 嘔吐泛惡, 口苦舌紅, 脈弦數者。 名“左金”者, 取“佐金平木”之義, 實即平肝清熱, 故近代製劑又名“平肝清熱片”。

12.烏頭配蜂蜜

烏頭辛苦而溫, 有大毒, 入心肝脾經, 散寒止痛之力強, 配以蜂蜜益胃和中。 用治寒茄繞躋痛, 汗出肢厥, 脈沉緊者。

13.破故紙配茴香

破故紙補腎壯陽, 固精縮尿, 茼香溫腎祛寒。 兩藥合用, 則補腎陽而縮小便。 用治腎氣虛冷之小便頻數, 遺精陽痰之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