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虛血溢型吐血

治療方法:歸脾東加減。

證候表現:吐血纏綿不止, 時輕時重, 血色暗淡, 神疲乏力, 心悸氣短, 面色蒼白, 舌質淡, 脈細弱

病因病機:中氣虧虛, 統血無權, 血液外溢

治則治法:健脾益氣攝血

方用:歸脾東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六章氣血津液病證(卷)·第二節血證(篇)

原文:氣虛血溢證吐血纏綿不止, 時輕時重, 血色暗淡, 神疲乏力, 心悸氣短, 面色蒼白, 舌質淡, 脈細弱。 證機概要:中氣虧虛, 統血無權, 血液外溢。 治法:健脾益氣攝血。 代表方:歸脾東加減。 本方補氣生血, 健脾養心, 適用於吐血, 便血, 神疲氣短, 心悸乏力, 舌淡脈細等。

常用藥:黨參、茯苓、白術、甘草補氣健脾;當歸、黃芪益氣生血;木香理氣醒脾;阿膠、仙鶴草養血止血;炮姜炭、白及、烏賊骨溫經固澀止血。 若氣損及陽, 脾胃虛寒, 症見膚冷、畏寒、便溏者, 治宜溫經攝血, 可改用柏葉湯。 方中以側柏葉涼血止血, 艾葉、炮姜炭溫經止血, 童便化瘀止血, 共奏溫經止血之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