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偏低導致免疫力低下

大家都知道, 我們健康人體的體溫應該是在36.5℃ ~ 37.1℃之間。 然而大家有沒有發現, 隨著時代發展, 我們的體溫正變得越來越低, 甚至有的年輕女孩子已降到了 36℃以下?大城市裡, 有畏寒症的女性日漸增多, 大家的體質越來越差。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體溫會影響到我們的免疫力

體溫跟免疫力有什麼關係呢?大家都知道, 有些人生病或者感染會發燒, 這屬於病態。 而正常情況下, 運動和勞動會帶來體溫上升, 這是生理性的。 因此, 生理性以外的體溫升高是有害的。 但是, 體溫升高又會殺死細菌。

比如, 有研究人員發現,

體溫達到41℃~ 42℃時, 體內的細菌會死亡或停止增殖。 所以, 在醫學史上就曾經人為地使人感染瘧疾來治療當時無法治癒的梅毒。 而今天, 臨床醫生也讓一些病人不要輕易退燒, 讓他們用體溫殺死細菌。 而且, 發熱療法在西醫治療癌症中有應用。 他們認為, 在41℃以下人們可以獲得發燒帶來的若干好處, 並且能提高免疫力。 因為體溫每上升1℃, 白細胞的活躍性便會提高, 免疫力就會提升5 ~ 6倍。

當然, 體溫肯定不是越高越好的, 大家也別走極端。 與此同時, 體溫的下降對生命毫無益處。

因為, 我們的體溫每下降1℃, 酶的活力便會降低50%, 因此人容易疲倦;體溫每降低1℃, 白細胞的免疫力便會減少37%, 因此體溫低的人, 在季節更替時刻比較容易感冒;低體溫會影響自主神經功能, 讓荷爾蒙失去平衡, 所以女性月經不調或有經前綜合征, 可能與體溫低有關;而且, 低體溫不易消耗熱量, 會讓細胞的新陳代謝衰退、肌膚變差, 體溫每下降1℃, 基礎代謝量會減少12%, 消耗吃進熱量的能力就會變弱, 所以就算吃相同的食物,

低體溫的人也容易發胖;低體溫的人, 手腳等末梢血管會緊縮, 血液自然不易流通, 更會因為心臟輸送血液的力量減弱, 使得全身的血液迴圈變差。

有患者聽到我這樣說時, 可能會這樣質疑:"可是我們古話說春捂秋凍啊!”的確, 古人要"春捂秋凍", 可是, 也許這正是我們現代人秋冬季節容易感冒的原因之一。

大家得知道, 古人跟我們相比, 生活條件要惡劣一些, 那時候夏天沒有空調, 整天在高溫下烘烤。 進入秋天之後, 人體內熱量充足, 環境溫度逐漸降低反而是對身體的一種鍛煉, 可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 增加產熱, 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是現在我們呢?大熱天的, 有條件一定會開空調, 以讓自己感覺更加涼爽舒適, 所以到了秋天我們對風寒的抵抗能力已經遠遠比不上古人, 經不起凍了, 所以秋天也不該凍著。

現在的我們, 夏天有空調, 冬天還有暖氣, 在溫度舒適的屋子裡待久了, 出去一下子遇冷或遇熱, 身體就會感到無法適應, 這樣的情況在古人身上不大會出現。

再加上現代人缺乏運動, 更容易使體溫偏低, 導致免疫力下降。 所以, 古人總結出來的一些養生道理, 對現代人不一定適用, 這一點大家要引起注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