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始發問:榴槤的核能不能吃呢?怎麼樣吃才能更可口?答案是肯定的, 可以炒著吃, 生吃也可以, 那東西對身體不錯, 核有點板栗的味道。 下面和小編一起詳細瞭解一下。
告訴你榴槤的食用禁忌
榴槤在泰國最負有盛名, 被譽為“水果之王”。 它的氣味濃烈、愛之者贊其香, 厭之者怨其臭。 榴槤有金枕、甲侖、和青尼等品種, 以金枕品質最好, 也最名貴, 因其多肉、口感柔軟、綿長且狀如枕頭而得名。 榴槤的果肉含火氣, 稍吃過量會流鼻血, 避免上火的辦法是吃山竹, 因為山竹可以清熱去火。
1、榴槤不可與酒一起食用:因為酒與榴槤皆屬熱燥之物,
2、熱氣體質、喉痛咳嗽、患感冒、陰虛體質、氣管敏感者吃榴槤會令病情惡化, 對身體無益, 不宜食用。
3、中醫認為:榴槤性質溫熱, 若吃得太多, 會令燥火上升, 及出現濕毒的症狀。 想緩解不適, 就要飲海帶綠豆湯或夏枯草湯。

4、榴槤含有的熱量及糖分較高, 因此肥胖人士宜少食。
5、榴槤含有較高鉀質, 故腎病及心臟病人, 宜少食。
6、榴槤一次不宜多吃, 若聞到已熟的榴槤帶有酒精味, 則表示已變質不能吃。
榴槤能緩解痛經
榴槤氣味強烈, 說它“臭氣熏天”毫不誇張。 但在泰國, 由於營養價值很高, 榴槤常被用來當作病人、產後婦女補養身體的補品。
專家介紹說, 榴槤性熱, 可以活血散寒, 緩解痛經, 特別適合受痛經困擾的女性食用;它還能改善腹部寒涼的症狀, 可以促進體溫上升, 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用榴槤的果殼和骨頭一起煮湯也是民間傳統的食療秘方。
專家提醒:榴槤雖然好處多多,
特別呵護:榴槤的最好搭檔是被稱為“水果皇后”的山竹, 它能夠降伏“水果之王”的火氣, 保護身體不受損害。
一隻榴槤能頂三隻雞
營養雖豐富, 但每天吃榴槤不要超過100克。
榴槤有“果王”之稱, 但是榴槤的味道卻是頗有爭議的, 喜歡的覺得吃後齒頰留香, 嗜之如命;討厭的卻感覺它的臭味不堪入鼻, 甚至繞道而行。

榴槤的營養價值很高, 在民間有“一隻榴槤三隻雞”的說法。 一隻榴槤果肉中含澱粉11%, 糖分13%, 蛋白質3%, 還有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鐵、磷等多種微量元素, 營養相當豐富。 在“榴槤之鄉”的泰國, 經常用榴槤給病後患者、產後的婦女補養身子。 榴槤果殼煮骨頭湯是很好的滋補品, 而果核和內瓤常被用來燉雞湯, 此湯有益補氣, 能去胃寒, 也可做婦女滋補湯。
雖然榴槤富含營養,
榴槤雖好, 但也不是人人適宜。 榴槤含熱量及糖分較高, 500克就含有500千卡的熱量, 肥胖的人,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它亦含較高的鉀, 腎病患者應少吃;榴槤雖富含纖維素, 但它在腸胃中會吸水膨脹, 過多食用反而會阻塞腸道, 引起便秘, 所以便秘和痔瘡患者不宜食用。
榴槤的營養雖然是極為豐富的, 也正因如此, 吃多了榴槤會出現上火的現象, 尤其是在這個乾燥的秋季,吃榴槤一定要適量。
尤其是在這個乾燥的秋季,吃榴槤一定要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