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脾陽虛衷型水腫

治療方法:實脾飲加減。

證候表現:身腫日久, 腰以下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復, 脘腹脹悶, 納減便溏, 面色不華, 神疲乏力, 四肢倦怠, 小便短少, 舌質淡, 苔白膩或白滑, 脈沉緩或沉弱

病因病機:脾陽不振, 運化無權, 土不制水

治則治法:健脾溫陽利水

方用:實脾飲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五章腎系病證(卷)·第一節水腫(篇)

原文:脾陽虛衰證身腫日久, 腰以下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復, 脘腹脹悶, 納減便溏, 面色不華, 神疲乏力, 四肢倦怠, 小便短少, 舌質淡, 苔白膩或白滑, 脈沉緩或沉弱。 證機概要:脾陽不振, 運化無權, 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 代表方:實脾飲加減。 本方功效健運脾陽, 以利水濕, 適用于脾陽不足伴有濕困脾胃的水腫。 常用藥:乾薑、附子、草果仁、桂枝溫陽散寒利水;白術、茯苓、炙甘草、生薑、大棗健脾補氣;茯苓、澤瀉、車前子、木瓜利水消腫;木香、厚樸、大腹皮理氣行水。 氣虛甚, 症見氣短聲弱者, 可加人參、黃芪以健脾益氣;若小便短少, 可加桂枝、澤瀉, 以助膀胱氣化而行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