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營養豐富、易於儲存, 不管是平凡的家常菜還是高貴的宴席上, 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土豆的烹飪方法多種多樣, 到底哪種做法最健康, 營養損失更少呢?我們來把常見的土豆做法排個名次吧。
1蒸土豆。
蒸土豆是最理想的烹調方式, 對營養影響很小, 還能保留天然清香。 研究顯示, 土豆在蒸熟後維生素C損失極少, 保留率在80%以上, 而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膳食纖維都沒有什麼損失, 還會使其中的澱粉顆粒充分糊化, 使它在體內更容易被消化分解, 不會給胃腸帶來負擔。
烹調提示:帶皮蒸制的整土豆營養損失更少, 尤其是維生素C保留得更多, 是最佳吃法。
2土豆泥。
土豆蒸熟後壓成泥, 口感酥軟, 更適合老人和孩子。 經過合理搭配, 還能作為需要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人群的食療菜。 不過, 一些不恰當的搭配卻會毀掉土豆泥的營養保健作用。 比如一些洋速食中的“奶香土豆泥”, 加入了大量的人造奶油、人造色素、香精和糖, 使土豆泥的營養大大扣分。
烹調提示:推薦優酪乳堅果土豆泥, 不但味道好, 而且添加優酪乳和堅果後又補充了蛋白質和礦物質, 營養更加豐富, 是不錯的加餐美食。 堅果選擇核桃、腰果、花生都可以。
3紅燒土豆。
土豆切成大塊, 刀工少, 斷面就少, 因此水溶性維生素,
烹調提示:土豆燒牛肉是絕配。 土豆中缺乏礦物質鐵和蛋白質, 牛肉恰恰富含這些營養。 而牛肉缺少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 並且含有膽固醇, 土豆不但可以彌補牛肉的不足, 還富含膳食纖維, 可以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4炒土豆片。
土豆切成薄片烹調, 會使其中的營養流失一部分。 但是一般炒土豆片烹製時間較短, 能一定程度上彌補不足。
烹調提示:炒土豆片之前別用水泡, 浸泡會損失更多的營養。
5炒土豆絲。
土豆絲切得非常細, 會導致許多營養流失。 而且一般人在炒土豆絲前還會用水泡,
烹調提示:早放醋, 不但增加口感, 還能提高蛋白質、鈣和維生素C等營養素的吸收率。 晚放鹽, 一來鹽會讓土豆絲變軟, 二來會增加維生素C的損失。 如果鹽放得過早, 還會增加鈉的攝入。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帶來的內容, 土豆的的不同做法, 趕緊學學吧!
這些食物發芽後竟成寶生活中, 我們常吃的許多食物在放置時間過久後就會出現發芽的狀況, 多數人都知道發芽的土豆是不能食用的。 可你知道嗎有些食物發芽後竟成寶, 和菜譜網小編一起看看吧。
1土豆產毒素
第一種, 發芽後能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素, 這種食物是不能吃的。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莫過於發芽或者發綠的土豆(馬鈴薯)。 在這種富含澱粉類的發芽食物中, 龍葵堿的含量特別高, 其對胃腸道有較強的腐蝕性, 還有中樞麻痹及溶血作用。
人大量誤食後, 會口中發麻、口幹, 進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發熱、呼吸困難、抽搐等, 如不及時治療, 可能有生命危險。
2洋蔥價值降低
第二種, 發芽後不產生有毒物質, 能夠食用, 但由於其營養物質在發芽過程中大量消耗, 營養和口感會大打折扣。
洋蔥、大蒜籽和生薑發芽後, 肉質會變空、變幹。 例如, 大蒜籽收穫以後, 休眠期一般為2~3個月。 休眠期過後,
3綠豆抗衰老
第三種, 發芽前後不但不產生毒素, 而且營養物質在各個階段能轉變成其他有益成分, 是新型食品開發的一個重要挖掘點。
我們平時吃的綠豆芽、黃豆芽, 都是由綠豆和黃豆發芽長成的。 雖然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減少了, 但維生素C和維生素E這些抗氧化、抗衰老的有益營養因數卻大大增加。
4大蒜發芽之後
不管是青蒜, 還是蒜薹、蒜瓣, 都具有一種特殊的辛辣味, 其有效成分為大蒜辣素, 同時還含有丙酮酸和氨——也就是說, 大蒜從蒜頭發芽到重新長成蒜頭, 體內營養成分在各個生長階段的轉變過程中不產生有毒物質, 大蒜頭發芽只是蒜頭在適宜的外界條件下,利用其自身貯藏的養分,形成另一種形式的食用產品。
所以,只要大蒜頭未變色、發黴、腐爛,即使發了芽也能吃,沒有什麼害處,只是味道略差罷了。
大蒜頭發芽只是蒜頭在適宜的外界條件下,利用其自身貯藏的養分,形成另一種形式的食用產品。所以,只要大蒜頭未變色、發黴、腐爛,即使發了芽也能吃,沒有什麼害處,只是味道略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