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產褥期間出現肢體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著感者, 稱為“產後身痛”。 本病發生於產後, 屬產後病範疇。 產婦由於分娩失血, 耗傷精力, 百脈空虛, 易患身痛, 主要病因有血虛、腎虛、血瘀和感受外邪等。 本病中藥治療預後較好。
【辯證分型】
1、血虛:產後通身關節疼痛, 肢體酸楚、麻木, 面色萎黃, 肌膚不澤, 頭暈心悸, 氣短懶言。 舌淡紅, 脈細無力。
2、腎虛:產後腰脊酸痛, 腿膝乏力, 或足跟疼痛。 舌淡紅苔薄, 脈沉細。
3、血瘀:產後遍身關節酸痛或疼痛較劇, 關節屈伸不利, 惡露下行不暢, 下腹疼痛拒按。 舌紫, 脈弦。
4、感邪:遍身骨節疼痛,
【分型治療】
1、血虛治法:補氣養血, 溫經通絡。
方藥:黃芪五物東加減。
黃芪20克 桂枝10克 當歸12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雞血藤30克 桑枝30克 獨活12克 牛膝10克 秦艽10克 生薑3片 大棗6枚加減:頭暈心悸、氣短懶言者, 加黨參12克、柴胡6克、升麻6克;產時失血過多、產後血虛者, 加阿膠9克(烊沖)、首烏藤12克、當歸9克、熟地10克、補骨脂10克;身痛麻木者, 加地龍10克、威靈仙9克;腰痛者, 加杜仲10克、狗脊9克。
2、腎虛治法:補腎壯腰, 強筋骨。
方藥:養榮壯腎東加減。
當歸12克 川芎10克 獨活10克 肉桂3克 防風10克 杜仲12克 川斷12克 桑寄生12克 熟地 12克 牛膝 10克加減:下腹冷痛喜暖者, 加紫石英12克(先煎)、巴戟肉10克、仙靈脾10克;頭暈目澀者, 加枸杞子10克、女貞子10克。
3、血瘀治法:活血理氣, 通絡止痛。
方藥:身痛逐瘀東加減。
懷牛膝9克 廣地龍9克 秦艽9克 羌活9克 川芎6克 當歸10克 香附9克 甘草3克桃仁6克 威靈仙9克 羌獨活各9克 益母草15克 川斷 9克加減:關節疼痛劇烈者, 加虎杖12克、透骨草12克、制草烏9克;惡露下行不暢, 腹痛拒按者, 加生蒲黃12克(包煎)、紅花6克, 或加桂枝9克;腹脹酸痛者, 加木香9克、枳殼9克、香附9克。
4、感邪治法:溫經散寒, 祛風除濕。
方藥:蠲痹東加減。
羌獨活各10克 桂枝10克 秦艽10克 當歸10克 川芎10克 炙甘草5克 桑枝15克海風藤15克 牛膝12克 防風6克加減:濕重者, 加川樸10克、蒼術10克、防己10克、薏苡仁30克;關節痛劇者, 加延胡索15克、川草烏各3克;惡露不暢者, 加丹參10克、益母草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