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胃粘膜脫垂症 胃病常見誘發因素有哪些

胃粘膜脫垂症是什麼, 你知道嗎?在生活中, 很多人都有胃病, 作為一種常見病, 你知道胃病的誘因有哪些嗎?胃病怎麼治比較好呢?胃病有什麼症狀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胃粘膜脫垂症是怎麼引起的呢?

胃粘膜脫垂症

胃粘膜脫垂系由胃竇部粘膜鬆弛, 經幽門管脫垂入十二指腸球部所致。 本病的臨床表現不一, 可以不出現症狀, 由於本病常常與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合併發生, 故其症狀亦易為潰瘍的症狀所掩蓋。

常見的症狀為上腹不規則間歇疼痛, 部位、性質與球部潰瘍相似, 但無節律性, 進食或鹼性藥物亦不能緩解疼痛,

有時進食後反可加劇疼痛, 左側臥位常可使疼痛減輕或緩解, 右側臥位則使疼痛加劇。

上消化道出血亦為本病的重要症狀, 出血前數小時常有噁心、嘔吐。 本病常伴有噯氣、泛酸、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有時突然出現幽門梗阻的症狀, 但消失亦較迅速。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胃竇粘膜皺襞活動度過大和活躍的胃竇推進蠕動相互作用的結果。 胃竇粘膜下結締組織鬆弛, 故粘膜易在肌層上滑動。

粘膜肌層收縮時可使粘膜形成皺襞, 如胃竇蠕動增強, 就很容易把這種皺襞推送入幽門。 另一可能是粘膜肌層功能不良, 在胃竇收縮時不能把胃竇粘膜保持正常的縱形皺襞, 相反卷成環形,

結果被收縮的胃竇推送入幽門。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胃腸鋇餐檢查證實。 X線檢查表現為幽門管增寬, 在其中可見脫垂粘膜的皺紋。 球底部呈現殘缺陰影, 可占球底中央部, 而使球部呈“香蕈狀”變形, 或在球底形成許多相互連接的小型殘缺, 而呈“降落傘狀”變形。 胃蠕動增強。 有時可發現不同程度的幽門梗阻。

本病發作時保守治療大多有效。 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取少食多餐飲食、左側臥位, 同時用鎮靜劑及抗膽鹼能類藥物等。 有幽門梗阻者, 則應禁食、胃腸減壓、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等。

伴有潰瘍病或慢性胃炎者, 應按伴同該病加以治療。 如遇見嚴重及反復發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伴有持續的嘔吐, 經內科治療無效者,

均可考慮手術治療。

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 多屬於中醫的“胃痛”、“嘔吐”、“嘔血”、“便血”範疇。 多由脾胃虛弱, 納運失司, 胃失和降, 脾不統血所致, 治宜健脾攝血, 和胃降逆。 或由肝氣鬱結, 橫逆犯胃, 胃失和降, 氣機阻滯所致, 治宜疏肝和胃, 理氣止痛。

胃病常見五個誘發因素 如何治療緩解你的胃病

胃病, 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稱。 它們有相似的症狀, 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 甚至噁心、嘔吐等等。 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複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 還有胃黏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

病因

急性胃炎後胃黏膜損傷持久不愈。

幽門螺桿菌感染。

長期喝烈酒濃茶濃咖啡吃辛辣和粗糙的食物吸煙等不合理生活習慣。

經常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害和有刺激性的藥物,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質激素、抗腫瘤藥物等。

一些慢性疾病, 如慢性腎炎、尿毒癥、重症糖尿病等。

胃病怎麼治療

注意事項

首先, 飲食規律化。 其次, 注意飲食衛生。 再次, 少吃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 四是, 保持精神愉快。

藥物治療

(1)去除病因, 臥床休息, 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和藥物。 酌情短期禁食, 然後給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質飲食, 利於胃的休息和損傷的癒合。

(2)鼓勵飲水, 由於嘔吐腹瀉失水過多, 患者在盡可能情況下多飲水, 補充丟失水分。 以糖鹽水為好(白開水中加少量糖和鹽而成)。 不要飲含糖多的飲料,

以免產酸過多加重腹痛。 嘔吐頻繁的患者可在一次嘔吐完畢後少量飲水(50毫升左右), 多次飲入, 不至於嘔出。

(3)止痛。 應用顛茄片、阿托品、654-2(山莨菪堿)等藥均可。 還可局部熱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瀉、發燒者可適當應用黃連素、氟呱酸等抗菌藥物。 病情較輕者一般不用, 以免加重對胃的刺激。

(5)嘔吐腹瀉嚴重, 脫水明顯, 應及時送醫院靜脈輸液治療, 一般1~2天內很快恢復。

在生活中, 很多人都有腸胃病, 平時調養得當才能緩解。 對於一些慢性腸胃病, 大家一定要注意它的誘因, 以及它的治療方法哦!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你知道常見的胃病有哪些誘發因素了嗎?胃病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 常見的胃病類型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等,在生活中,大家要保護好自己的胃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常見的胃病類型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等,在生活中,大家要保護好自己的胃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