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長到6個月以後, 身體各器官明顯地發生變化, 此時嬰兒所需營養已不能局限於母乳, 要逐步用米糊、菜泥等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輔食品來補充。
食療原則
對脾胃積熱證患者應予清熱羊胃、瀉火利脾的食物。 可多喝綠豆湯、絲瓜湯、蘆根汁、雪梨汁、西瓜汁、金銀花露等。 避免給予刺激性的食物, 應給富含為維生素B2、維生素C的食物。
對脾胃虛寒證患者宜給予溫中健脾的飲食, 應選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魚肉類、蔬菜和乾果等, 如蝦、海參、雞肉、羊肉、刀豆、韭菜、花生、核桃等。
辯證施食
一、脾胃積熱證
臨床表現
口涎自流, 口舌疼痛不安, 口腔和咽黏膜紅赤糜爛, 或有皰疹或潰瘍, 煩躁拒食, 尿短少, 大便幹結, 舌光紅少苔或糜爛花剝, 脈滑數或指紋紫滯。
施食原則
清脾胃之熱。
食療方
1.蘿蔔汁 鮮蘿蔔數個, 搗爛絞汁。 塗口內二頤及舌, 每日3~4次, 連續5~10天。
2.石榴汁 鮮石榴適量, 去皮搗爛, 加少量水, 擠出石榴汁, 取汁。 如上法塗口內。
3.山豆根白術汁 山豆根6克, 白術10克, 兩味煎汁加蜂蜜。 塗口內, 每日3~4次, 連續1周。
4.綠豆甘草湯 綠豆30克, 甘草4克。 煎湯。 小兒頻服, 每日一劑, 連服一周。
5.黃連甘草鮮藕湯 黃連3克, 甘草5克, 鮮藕100克。 共煎湯。 每日一劑, 分2次服。 連服一周。
6.杭菊花汁 杭菊花10克, 煎汁, 加蜂蜜適量。 每日分2次口服, 連服5~7天。
二、脾胃虛寒證
臨床表現
口涎自流, 面色蒼白,
施食原則
溫脾胃散寒。
食療方
1.吳茱萸梨 吳茱萸3克, 與梨一個水煎。 每日一劑, 分3次服。 連服7~10天。
2.術青薑豆散 炒白術6克, 青皮、炮薑各1.5克, 炒白扁豆10克。 共研成粉末, 加糖適量沖服。 每日一劑, 分3次服完, 共服5~7天。
3.溫中健脾粥 炒白術6克, 乾薑1.5克, 黃芪10克, 甘草3克, 加適量水煎汁, 濾去藥渣, 加入糯米100克, 熬粥。 1天內分2次服完, 連服5~10天。
4.五味子鴿蛋 五味子20克, 鴿蛋20枚。 同煮, 熟後將蛋殼敲碎, 繼續用小火煮2小時即可。 每日吃蛋2枚, 服完為止。 若放置時間過久, 可再煮一次, 以防變質。
5.韭菜汁牛奶 韭菜30克, 牛奶適量。 韭菜絞汁和牛奶適量混合。 喂小兒, 每日1次, 連用5~10天。
6.黨參香菇湯 黨參10克, 幹香菇6克。 煎湯。 給小兒飲服, 連服7~10日。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小兒流涎的食療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若患有小兒流涎的朋友食療時要多吃一些對脾胃積熱證患者應予溫中健脾、瀉火利脾的食物。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保健藥膳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