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瘧病多見弦脈與形成瘧母治療

瘧疾的主要脈象是弦脈。 這是因為瘧邪侵入人體以後, 伏藏在半表半裡。 半表半裡屬於少陽, 所以中醫把瘧邪叫做“少陽之邪”, 有“瘧不離少陽”的說法。 而弦脈是少陽病的基本脈象, 因此, 瘧疾也多見弦脈。 儘管瘧疾有的偏寒, 有的偏熱, 有的屬於裡實, 有的屬於正虛, 但都是以弦脈為主。 瘧疾熱偏重的, 脈象弦數。 寒偏重的, 脈象弦遲。 病勢向裡發展, 形成裡實證的, 脈象沉弦有力。 病久, 正氣大傷的, 脈象就弦細無力。

什麼是瘧母?瘧母是瘧疾遷延所致的左脅下腫塊。 病人從患瘧疾到形成瘧母有一個過程。 並不是所有患瘧疾的病人都會形成瘧母,

只是患瘧疾之後, 沒有及時治療, 或者治療不徹底, 以致瘧疾反復發作, 日久不愈, 終於形成此患。 瘧母形成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正氣漸虛, 不能抗擊瘧邪外出, 二是瘧邪盤踞步陽, 引起肝脾失調。 肝氣不調, 就出現氣滯, 脾失健運, 就生濕生痰。 氣滯可以導致血瘀, 電可以導致痰凝, 而痰凝又反過來加重氣滯血瘀。 瘧邪就是依附著血和痰, 盤踞在少陽不出。 脅肋是少陽經所主管, 瘧邪和氣、血、痰相結合, 以致脅下腫塊不消。

治法以軟堅散結, 活血破瘀為主, 用鱉甲煎丸。 由於瘧母是氣滯、痰凝, 血瘀而成, 必須破血瘀、利氣滯, 化痰凝, 疏通少陽經絡。 瘧母形成, 病根已深, 又要結合攻裡利水方法, 但祛邪不能傷正,

要攻中有補。 瘧母患者, 陰陽已經失調, 因此又要寒熱並用。 瘧母不消, 瘧疾很難痊癒, 所以應當及時用鱉甲煎丸治療。 但是, 又必須根據具體情況, 適當調配。 例如瘧疾患者瘧母雖已形成, 但寒熱發作仍跟從前一樣, 伴有胸脅苦滿、頭眩、嘔吐、舌苔黃厚的, 這是瘧邪伏于步陽, 疲濕蘊結中焦。 治療時, 除服鱉甲煎丸外, 應當同時用湯劑, 如柴胡, 黃苓、草果, 厚樸、青皮、陳皮、半夏、茯苓、生薑等清熱、除痰、化濕。 寒熱消退後, 再專用鱉甲煎丸。 如果患者久病體弱, 要辨別是氣虛、血虛, 還是陰虛, 陽虛。 氣血虧虛的, 用鱉甲煎丸要配合八珍湯。 陰陽兩虛的, 要配合八味腎氣丸。 由於鱉甲煎丸中有大黃、赤硝、葶藶子、蜣螂等藥, 比較峻猛, 所以對於久病體弱的人,
用量要逐漸增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