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掌握先後緩急和審因論治的原則?

治療雜病, 在表裡同病和久新同病的情況下, 必須分清先後緩急, 而在病邪蘊結于裡時, 要審察原因, 然後施治。

表裡同病

患者既有惡寒發熱, 頭痛身痛等表證, 又有胸悶腹脹, 暖氣不舒等裡證, 一般是先治其表, 後治其裡, 也可以表裡同治。 但是, 當表裡同病, 裡證很急之時, 就應先治其裡。 例如傷寒表證病人, 醫生誤用攻下之法, 損傷脾胃, 引起腹瀉不止, 完穀不化, 神疲力乏。 這時儘管惡寒發熱等表證仍在, 但兩相比較, 裡證重而且急, 必須先用溫中補脾法, 以防止中陽下陷而發生虛脫。 因為陽氣虛弱, 根本不固,

就無力抵抗外邪。 經過溫裡之後, 大便恢復正常, 裡證基本解決, 又要及時治其表證。 因為此時脾陽初步恢復, 抗病能力還不強, 如不及時解表, 表邪仍然容易內陷, 引起新的變證。 所以對於表裡同病, 必須分清緩急, 急者先治, 緩者後治。

久新同病

患有久病(慢性病)的人, 又得了新病, 應當先治其新病。

1、久病和新病的病勢緩急不同:日久不愈的疾病, 多是內臟有明顯的損傷或改變, 所以病勢緩慢, 恢復較難, 治療不能急於求成。 而新病的病勢多較急驟, 病情也容易變化, 必須及時處理。

2、久病和新病治療上難易不同:患病日久, 病根已深, 不易一下子拔除, 治療較為困難。 新病是病邪初犯人體, 好比外敵入侵, 立腳未穩, 較易驅逐出去。

3、防止新邪與舊邪結合;患有慢性病的人, 正氣多較虛, 抗病力較低。 如果又患新病, 則新感之邪就易內傳, 以致新舊兩邪相互結台, 從而增加治療的困難。 先治新病, 是防止兩種病邪結合的有效手段。 久新同病, 先治新病, 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 久患黃疸病的人, 又患肺熱喘嗽, 寒戰、發高熱, 咳嗽吐鐵銹痰, 右脅癰, 腹脹, 面色黃, 脈弦數。 久病是肝臟有濕熱滯留。 新病為風熱犯肺, 袁邪未解, 裡熱較重。 此時應當疏風宣肺, 清熱解毒, 先治新病, 當然, 在久病與新病相互影響的情況下, 治新病要兼顧久病。 如素患哮喘的人, 又得傷寒, 發熱汗出, 咳嗽氣喘, 喉間痰鳴。 這時, 在用桂枝湯治其傷寒新病時, 方中應加厚樸, 杏仁之類以兼治哮喘。

邪結於裡

病邪蘊結在裡, 要根據病邪所結合的有害物質來決定治法, 所謂“諸病在髒, 欲攻之, 當隨其所得而攻之”。 “諸病在髒”, 是一切在裡的疾病。 “所得”, 是相結合之意。 “攻之”, 是泛指治療。 瘸邪是“無形”的, 但“無形”之邪侵入體內, 一定要和體內一些有害物質如痰涎、水濕, 瘀血、宿食等相結台, 方能形成邪結於裡之證。 病邪正是依附這些有害物質而為害人體的。 因此, 治療邪結於裡之證, 就必須根據病邪所結台的有害物質是什麼來決定。 如邪熱與水結合, 臨床出現發熱、口渴、小便不利, 少腹脹滿等症, 治法當用豬苓湯利水清熱滋陰。 因為小便通利, 水有去路, 邪熱失去依附, 其病自退。 如果邪熱與宿食相結, 當用大、小承氣湯以攻裡瀉熱。

若是邪熱與瘀血結合, 當用桃仁承氣湯瀉熱破瘀。 當邪熱與痰飲相結台時, 應當清熱與化痰同用, 如越婢加半夏湯之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