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保持自我中保持心態平衡呢?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心態, 即家長心態、成人心態和孩童心態。

有這樣一個例子:三個人合夥做生意, 最後賠了, 甲說:“都怨你們, 沒有真本事, 和你們合夥真是倒楣!乙說:”我覺得這次賠本有幾個原因, 一是我們三人想法不一, 勁沒往一處使。 二是工作上也存在一些客觀阻力。 “丙說:”都是我不好, 我沒幹好工作, 請你們原諒, 我一定會改正, 大家還是接著幹吧。 “

這段對話中, 甲用長輩的口吻指責兩位同事, 顯然是一種家長心態;乙非常冷靜, 像一個穩重、明理的成看人, 屬於成人心態;丙卻像個小孩子,

像作了錯事一般, 一個勁地求大家原諒, 正處於孩童心態。

其實, 我們每個人的自我當中都存在著這三種角色心態。 當我們處於家長心態時, 心裡便有”必須做什麼“、”應該做什麼“的意念。 家長心態又大體分為兩種:一種表現為對人刻薄, 喜歡挑別人的缺點, 另一種卻容易對人表露情緒。 一個人的家長心態屬於哪種形式, 是從父輩那裡獲得的。 小時候父母愛怎樣對我們, 長大了我們就擁有什麼樣的家長心態。 處於成人心態時, 我們顯得冷靜、理智、客觀, 既不挑剔別人, 也不會衝動任性, 我們很有主見, 作事有計劃, 臨陣不慌。 而處於孩童心態時, 我們則表現得感情用事, 做事不考慮後果, 而且情緒不穩定, 容易受影響。

幾乎每個人在與人交往過程中,

都有過這三種心態, 只是比重不一而已。 在生活中,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固定角色者。 長期處於家長心態的人很喜歡批評別人, 或提出建議強迫你接受, 要不就是喜歡干涉別人的生活, 把你當作小孩一樣照顧。 當然能長期與之相處的只能是那些”終身孩童“們。 ”終身孩童“是那些長期處於孩童心理的人, 就算活到五六十歲, 他們的言談舉止和思想行為等各方面都儼然一個小孩子。 他們一般沒什麼主見, 凡事依賴別人的時候多, 常常還不肯承擔責任, 做事流於衝動, 生活上需要別人照顧和呵護。 在與人交往時, 他們喜歡引人注意, 贏得贊許。 而長期處於成人心態的人喜歡純邏輯思維, 他們做事非常理智,
很少講感情, 常被人稱?quot;冷血”。 他們在生活中極少幽默, 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與他們相處也是件非常乏味的事。

從以上分析, 我們不難看出, 單獨發展自我的任何一種角色心態, 都會使自己的性格發展不平衡, 這又直接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是不和諧。

那麼, 該怎樣調整自己, 使自我中三種心態保持平衡呢?

我們必須瞭解自己在人際交流中的三種角色心態的應用比重。 這需要你記錄你在一周之內與人交往中的角色心態, 集中起來考察, 三種心態的比重便非常明朗了。 瞭解到三種心態的比重後, 便可以在與人交往中有意識地降低比重最高的那種心態, 提高另外兩種心態。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用家長心態與人交往,

就應該注意客觀地觀察, 學會聆聽, 少批評、挑剔別人, 每採納別人的正確建議。 讓你的生活多一點隨意和感性, 你定會快樂得多。

如果你是個非常理性的人, 你最好把自己的成人心態放低一點。 可以試著讓自己放鬆放鬆, 允許自己的感情適當地得到宣洩。 建議你經常看一些喜劇或笑話, 讓自己像孩子一樣樂一樂。

假如你經常處於孩童心態, 那麼你遇事最好能冷靜分析, 避免感情用事;最好每問自己“我想怎麼做”, 而不必顧及別人的喜好, 以免失去自我;最好多訓練自己, 對他人負責, 而不是過多地依賴別人。

在人際交往中,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注意自己正處在什麼心態, 在不同場合找出最為恰當的角色心態與人交往。

相信, 你會擁有許多的朋友, 成為一個很受人歡迎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