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just keep wishing I could think of a way to show them that they don‘t own me. If I’m gonna die, I wanna still be me. ”
我承認當初是被電影預告及這句對白吸引到才急急去找《饑餓遊戲》小說來看, 讀完小說後更期待電影的上映, 結果也沒有令我失望。 就概念而言, 不少人難免會將《饑餓遊戲》拿來和日本的《大逃殺》作比較, 兩者皆是一群少年需在固定場所互相廝殺至唯一生存的故事, 然而相同的地方, 就僅此而已。 《大逃殺》裡殺人的是人性的黑暗、醜惡與獸性, 而《饑餓遊戲》裡殺人的卻是--- 制度, 既是遊戲的制度, 也是社會的制度。
Haymitch: You really want to know how to stay alive? You get people to like you. Oh! Not what you expecting?
這對白一語道破了《大逃殺》與《饑餓遊戲》的分別。 《大逃殺》還可以說成是一場競賽, 可《饑餓遊戲》根本就不是什麼比賽競技,
Katniss: So you‘re here to make me look pretty.
Cinna: I’m here to help you make an impression.
“Make an Impression” 很耳熟。 。 啊! 對了, 不就是那些“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Workshop” 麼? 從衣著、禮貌、談吐、態度到身體語言, First Impressions always matter. 第一印象很重要, 重要得幾秒鐘決定了你在別人眼中的印象, 重要得幾秒鐘決定了你往後人際相處的成敗。 不管是電影中的賽前巡遊上、訪談上, 還是現實中的面試上, 工作上, 社會上, “遊戲規則”其實同出一轍。 贏得了觀眾的心, 就贏得了比賽;贏得了他人的心,
Haymitch: This is the time to show them everything. Make sure they remember you.
當然, 一定的實力也是必須的。 虛有其表的第一印象也不過是斑斕的肥皂泡, 一戳就破。 印象的肥皂泡是短暫的, 實力就是最好的印象強化劑。 但在遊戲的制度裡, 即使擁有過人實力, 如果沒法表現出來, 沒法在適當的時機表現出來, 也沒可能得到體制中人的青睞。 什麼是”適當的時機“? 是評核, 而且必須是”遊戲制度“中認可的評核, HKALE, GPA, IELTS, LPAT, ACCA, MCSE.。 在評核中沒法表現? 那怎能知道你射箭百發百中, 百步穿”蘋“? 怎能知道你力大如牛, 一擲千斤? 印象, 取決於你的言行外表;實力, 取決於你的評核成績。
其實Get people to like you 也好, make an impression 也好, make sure they remember 也好, 《饑餓遊戲》中表達的難道不正是最重要的”遊戲規則“嗎? 有人的地方, 就必然會有體制、有制度、有規則的存在。
Peeta: I just keep wishing I could think of a way to show them that they don‘t own me. If I’m gonna die, I wanna still be me.
可怕的是, 遊戲規則決定的是輸贏, 而不是對錯。 沒有不合理的規則, 只有不服從的輸家。 在權貴的心目中, 他們就是權威, 他們就是制度, 他們就是主宰。 偏離”正道“了? 放火球吧! 不夠刺激了? 放些怪物吧! 不想Game over, 不想被淘汰的參賽者只可以咬緊牙關的遵從遊戲規則玩下去。 但身處這個不由自主的制度裡, 是否就代表了要甘於隨波逐流, 成為體制上的螺絲, 棋盤上的棋子? 《饑餓遊戲》的作者並不認同。
Caesar: Your sister. And what did you say to her, in the end?
Katniss: I tell her I will try to win. I will try to win for her.
《饑餓遊戲》中訪談的主持人問到, 你為何而戰? 為誰而戰? 就如《Hugo》 中所說的”Maybe it‘s the same with people. If you lose your purpose.。
Katniss: Then I remember Peeta’s words on the roof. “Only I keep wishing I could think of a way to 。 。 。 to show the Capital they don‘t own me. That I’m more than just a piece in their Games.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 understand what he means.
唯一能與制度洪流抗衡的, 只有良知與自我。 在不分對錯的”遊戲規則“面前, 或許會失去信心, 失去立場, 失去希望, 但當失去了自我, 失去了良知, 就完完全全的失去了自己。 當面對最殘酷的悲痛時刻, Katniss 依靠的是她的良知, 當再一次被”遊戲規則“玩弄的時候, Katniss 堅持的是她的自我。 通過良知與自我, Katniss 的信念衝破了體制, 戰勝了遊戲規則, 更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遵從”遊戲規則“並不代表徹底的妥協, 而是一場在制度底下為信念與自我的奮鬥。
Haymitch: IT‘S A TELEVISON SHOW!
或許, 人生本來就是一埸又一埸的television show。
《大逃殺》所代表的暴露人性, 你死我活的故事, 我們看的夠多, 聽的也夠多了。 《饑餓遊戲》給我的卻是新的衝擊與啟發, 作者通過龐大的極權世界、殘酷的遊戲設定以及荒謬的真人秀制度, 帶出了多層次的反思和批判性。 從媒體的取向、真人秀文化, 到貧富不均、極權統治, 再到社會體制、生存規則, 每元素都具備大量討論空間與細節。 相比起《大逃殺》人吃人的極端故事, 《饑餓遊戲》的情節還是熟悉可信得多了。 作為整個系列的首部曲,《饑餓遊戲》成了背景設定的功用,電影不錯的呈現原著的世界觀和人物細節,然而內心的思想及反抗的意識描寫還是有所不足,相信會留待在第二或第三部曲的電影才更能顯現出來。畢竟,《饑餓遊戲》不也都是一場television show ,一場給年輕人的社會體制與遊戲規則Educational Television Show 。
作為整個系列的首部曲,《饑餓遊戲》成了背景設定的功用,電影不錯的呈現原著的世界觀和人物細節,然而內心的思想及反抗的意識描寫還是有所不足,相信會留待在第二或第三部曲的電影才更能顯現出來。畢竟,《饑餓遊戲》不也都是一場television show ,一場給年輕人的社會體制與遊戲規則Educational Television Sh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