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股市:人性的檢閱場

一、人性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建議有心的粉絲閱讀一本書: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個便士》。 它講的是100年前股市裡人性的故事。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快一個世紀了, 但正如胡雪岩所說的:“人性是進化得最慢的東西, 今天的人性和100年前的人性沒太多的變化。 ”或許, 它對您深刻理解股市裡人性的弱點多少有些幫助。

我以為人性的弱點:首先是絕大多數的人, 付出之後, 想馬上就有回報;或者是想付出很少, 收穫更多;還有就是, 夢想著不必付出就有回報。

人性的弱點還在於:每個人都想活得舒舒服服。

所以, 他們就不想違背自己感覺到已經很舒適的狀態去思考、去生活。 他們不想否定自己, 因為否定自己的後果是, 必須對既定的抉擇, 進行重新的思考並另作抉擇。

人性的弱點還在於:他們很少意識到, 只有自己, 才是自己的所有選擇的第一和最終的責任人。 為了避免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要麼他遲遲不做出選擇, 要麼依賴別人的意見做出選擇, 缺乏獨立思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人性的弱點還有:他即使錯了, 也不願意承認, 而是去尋找各種可能的藉口, 來為自己的錯誤辯解。 他們骨子裡不願意承認世界的基本規律是“易”, 也就是變化, 並與時俱進。 因為停留在固有的狀態裡, 他會感覺活的非常舒服,

且心安理得……

股市, 就是和平時期人性弱點最好的檢閱場。 它是一個公正無私的審判官, 會很快檢閱出你的對錯、能力、決斷力、智慧等等一切的高下。 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 人們一直過著事實上沒有“對錯”、自己總是正確的日子。 可惜的是, 生活和工作中的聰明, 到了股市裡, 立馬就變得沒有了用武之地。 股市是一個需要智慧, 而非聰明的地方。 生活和工作中的大多數“經驗”、“知識”、“技能”……到了股市中, 立馬不再管用。 如果說世俗生活的經驗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的話, 那麼50歲的人, 肯定比40歲的人更能在股市裡賺得到更多的錢。 很可惜的是, 股市不認世俗的那一套。 這也間接證明了, 世俗生活中的不少經驗和知識, 其實是錯誤的。

也正是因此, 習慣了按照世俗生活中的經驗和知識去生活的大多數人, 其實都是不會取得成就的, 也難以因此而獲得平靜、安寧、快樂和富足。 那些獲得了平靜、安寧、快樂和富足的極少部分的人, 都是克服了人性弱點, “逆著人性”去選擇去判斷的獨立思考的人。 而股市, 正是一個需要“反人性”思維的戰場:越是人多的地方, 成功的投資人越是不去湊熱鬧, 因為人多的地方, 價值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對此, 馬克吐溫說過一句十分深刻的話:“當你發現自己站在多數人一邊時, 你就該停下來思考了。 ”);他們更願意去尋找適合於股市的規律, 而非個案, 因為規律是可以複製的, 而個案是不可重複的;他們知道, 種下一粒種子,

是需要耐心來等待它長大的, 而不是去揠苗助長;他們知道認錯, 關鍵是他們知道什麼是對與錯的標準, 他們知道什麼是該堅持的, 什麼是不該堅持的;他們知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他們善於識別風險, 知道什麼是真風險、什麼是假風險……

那些在去年下半年開啟的大牛市里賺到錢, 又虧了錢的人, 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進退、不善取捨, 他們不懂得“易”--所謂的“易”, 就是改變, 就是因勢利導、因時利導、與時俱進。 即使是規律、公理、真理, 時間、地點和人物改變了, 它們也是需要改變的--這是常識。 其實, 在股市裡面搏殺, 需要的更多的是常識, 而非真理, 比如, 漲得多了, 勢必要跌;跌得過頭了, 勢必會漲。 有時暴跌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它們長得過了頭、漲的時間過長而導致的,

其中並非有什麼陰謀或者陽謀。

股市還很可能是一個篩檢程式。 它將人性進行了極為有效的過濾, 那些性格有明顯缺陷, 心理陰暗, 凡事用陰謀論來看待世界的人, 註定是不會在股市裡獲得獎勵的。 股市裡沒有陰謀, 一切事情遲早都將暴露在陽光之下, 並反映在股價和指數裡。 因此, 在股市裡, 理性從來不會缺席, 只會遲到。 那些積極的人、進取的人、陽光的人、善良的人、正直的人、學而習之的人, 才是可能在股市裡得到獎賞的人。

二、偉大投資者最重要的特質:無情

記得幾個月前朋友圈裡面有一條非常火爆的文章, 大意是偉大的投資者最重要的特徵是獨立性。 筆者認同獨立性對於投資的重要, 特別是在今天資訊無邊際擴張的年代,市場上能夠獨立思考,研究的original thinker越來越少。然而,如果說最重要的特徵,筆者卻並不認同。獨立性應該是優秀研究員最重要的特徵,而作為偉大的投資者,筆者認為最重要的特徵是“無情”!巴菲特是當今被認為最偉大的投資者,他的名言就是“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

然而有多少人能擺脫恐懼和貪婪,這兩樣當我們出生上帝就賦予我們的弱點。所以筆者認為巴菲特在投資上能做到這兩點就是因為他的“無情”。

對於買入後繼續下跌的股票,他沒有任何的恐懼。1987年美國的黑色星期一,當華爾街大部分投資者的身家在一天內被消滅了30%以上時,巴菲特卻能夠安靜地坐在辦公室看報紙,研究財務報表。

2008年金融危機時,當所有人任何投資銀行的時代要過去時,巴菲特可以毫無恐懼的買入高盛的股票,並且告訴世人“Buy American, I am”。那時筆者身邊也有朋友跟隨巴菲特抄底。然而,熊市最後一波下跌永遠是最慘烈和絕望的。朋友們看著自己的帳戶每週以超過10%的速度虧損,最終受不了那種絕望的感覺而割肉離場。同樣,許多人把對抗貪婪與恐懼認為是簡單的逆趨勢操作:在股價下跌中買入,在股價上漲中賣出。卻發現這種操作正是許多人的虧損之源。筆者認為,偉大投資者的“無情”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他們在買賣股票的時候,專注于未來,而不糾結於一個股票過去的走勢。我們很多人在買賣股票時,總是抱著“等股價再跌一些買入”的心態。卻發現真正的好公司股價難以下跌。特別是許多強勢股在啟動之後,會開始快速的上漲。如果因為這個股票在過去一周已經上漲了20-30%而不敢買入,可能會錯過強勢股未來更大的行情。許多人也因為放不下這種心理障礙而和牛股擦肩而過。同樣的道理,我們同樣不能因為持有的股票已經下跌20-30%而不去糾錯。許多人明明意識到買入的公司在基本面出現瑕疵,但面對已經出現的20-30%,甚至更多的虧損,而不忍心斬倉出局。通常情況下,最終的結果卻是更多的虧損。

其次,偉大的投資者對於投資的無情表現在每天都能在腦海中清空自己的組合。不會因為捨不得賣出自己持有的股票,而不去買研究下來更好的公司。而這一點恰恰是許多人難以做到的。很多時候,當我們研究發現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投資標的時,卻因為不捨得賣出組合裡沒有上漲的弱勢股而錯過了牛股。投資中最痛苦的莫不是看著自己挖掘的牛股天天漲,而自己卻沒有任何持倉。最後,“無情”的投資者在市場認錯面前毫不保留。如果買錯了,他們就會賣出,而不會太固執於認錯的羞愧。而如果賣錯了,或者錯過了,他們也敢重新買入。筆者曾經認識一個很有效的投資者。他曾經在底部賣出某個牛股,然後在這只牛股上漲了50%後毅然決然重新買入,又享受到了50%以上的漲幅。光這一點,對於大部分投資者都是無法做到的。而更深一次的無情是冷靜面對壓力,同時看到機會能夠重倉出擊。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索羅斯在做空英鎊的那一段:當德魯肯米勒告訴他做空英鎊將是一個多麼正確和誘人的機會,並且建議他逐步做空時。索羅斯突然不解的說,既然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要逐步建倉?我們必須重倉出擊。

同樣,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後,索羅斯賣在地板上之後,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手做多市場。這同樣需要多麼強大的果敢和決心。而大部分投資者這個時候可能正在傷心地“舔著自己的傷口”。所以,偉大的投資者在對和錯前面,沒有感情,有的只是行動力。投資最後是一種和自己人性弱點的對抗。

在這一場對抗中,我們會孤獨,會遇到失敗和挫折,也會因為正確而喜悅。然而最終,筆者認為那些最偉大的投資者就是戰勝了內心的弱點,做到了投資上的真正“無情”。這是一種非常難以達到的境界,也是區分偉大和優秀投資者的鴻溝。希望朋友們有一天都能跨越這一鴻溝。

特別是在今天資訊無邊際擴張的年代,市場上能夠獨立思考,研究的original thinker越來越少。然而,如果說最重要的特徵,筆者卻並不認同。獨立性應該是優秀研究員最重要的特徵,而作為偉大的投資者,筆者認為最重要的特徵是“無情”!巴菲特是當今被認為最偉大的投資者,他的名言就是“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

然而有多少人能擺脫恐懼和貪婪,這兩樣當我們出生上帝就賦予我們的弱點。所以筆者認為巴菲特在投資上能做到這兩點就是因為他的“無情”。

對於買入後繼續下跌的股票,他沒有任何的恐懼。1987年美國的黑色星期一,當華爾街大部分投資者的身家在一天內被消滅了30%以上時,巴菲特卻能夠安靜地坐在辦公室看報紙,研究財務報表。

2008年金融危機時,當所有人任何投資銀行的時代要過去時,巴菲特可以毫無恐懼的買入高盛的股票,並且告訴世人“Buy American, I am”。那時筆者身邊也有朋友跟隨巴菲特抄底。然而,熊市最後一波下跌永遠是最慘烈和絕望的。朋友們看著自己的帳戶每週以超過10%的速度虧損,最終受不了那種絕望的感覺而割肉離場。同樣,許多人把對抗貪婪與恐懼認為是簡單的逆趨勢操作:在股價下跌中買入,在股價上漲中賣出。卻發現這種操作正是許多人的虧損之源。筆者認為,偉大投資者的“無情”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他們在買賣股票的時候,專注于未來,而不糾結於一個股票過去的走勢。我們很多人在買賣股票時,總是抱著“等股價再跌一些買入”的心態。卻發現真正的好公司股價難以下跌。特別是許多強勢股在啟動之後,會開始快速的上漲。如果因為這個股票在過去一周已經上漲了20-30%而不敢買入,可能會錯過強勢股未來更大的行情。許多人也因為放不下這種心理障礙而和牛股擦肩而過。同樣的道理,我們同樣不能因為持有的股票已經下跌20-30%而不去糾錯。許多人明明意識到買入的公司在基本面出現瑕疵,但面對已經出現的20-30%,甚至更多的虧損,而不忍心斬倉出局。通常情況下,最終的結果卻是更多的虧損。

其次,偉大的投資者對於投資的無情表現在每天都能在腦海中清空自己的組合。不會因為捨不得賣出自己持有的股票,而不去買研究下來更好的公司。而這一點恰恰是許多人難以做到的。很多時候,當我們研究發現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投資標的時,卻因為不捨得賣出組合裡沒有上漲的弱勢股而錯過了牛股。投資中最痛苦的莫不是看著自己挖掘的牛股天天漲,而自己卻沒有任何持倉。最後,“無情”的投資者在市場認錯面前毫不保留。如果買錯了,他們就會賣出,而不會太固執於認錯的羞愧。而如果賣錯了,或者錯過了,他們也敢重新買入。筆者曾經認識一個很有效的投資者。他曾經在底部賣出某個牛股,然後在這只牛股上漲了50%後毅然決然重新買入,又享受到了50%以上的漲幅。光這一點,對於大部分投資者都是無法做到的。而更深一次的無情是冷靜面對壓力,同時看到機會能夠重倉出擊。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索羅斯在做空英鎊的那一段:當德魯肯米勒告訴他做空英鎊將是一個多麼正確和誘人的機會,並且建議他逐步做空時。索羅斯突然不解的說,既然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要逐步建倉?我們必須重倉出擊。

同樣,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後,索羅斯賣在地板上之後,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手做多市場。這同樣需要多麼強大的果敢和決心。而大部分投資者這個時候可能正在傷心地“舔著自己的傷口”。所以,偉大的投資者在對和錯前面,沒有感情,有的只是行動力。投資最後是一種和自己人性弱點的對抗。

在這一場對抗中,我們會孤獨,會遇到失敗和挫折,也會因為正確而喜悅。然而最終,筆者認為那些最偉大的投資者就是戰勝了內心的弱點,做到了投資上的真正“無情”。這是一種非常難以達到的境界,也是區分偉大和優秀投資者的鴻溝。希望朋友們有一天都能跨越這一鴻溝。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