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點撂筷子
一日三餐應做到能量上的科學分配, 早餐占25~30%, 午餐占30%~40%, 晚餐占30%~40%。 從數位上看, 早餐相對午餐和晚餐來說, 的確可以吃得少點。 但人們的早餐往往達不到要求, 而晚餐卻吃得超標, 使得比例失調。 由於早餐後, 人體能量消耗較大, 需要集中精力工作和學習, 因此人們可以適當增加一點早餐用量。 而晚餐後活動量不大, 容易堆積脂肪, 最好做到七分飽就停筷。 七分飽應當是這樣一個感覺:胃裡還沒覺得滿, 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 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 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
2查漏並補缺
晚餐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查漏補缺”上。 吃晚飯前, 回想一下早餐和午餐都吃了什麼, 在晚上把今天缺乏的營養都補上。 比如, 如果前兩頓沒吃粗糧, 晚上就蒸個紅薯或來碗雜糧粥;沒吃足500克蔬菜, 晚餐就該吃一大盤青菜……補足前兩頓缺了的食物, 晚餐才能成為全天營養平衡的完美閉幕。
3每口嚼慢點
細嚼慢嚥不僅有助於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 還能控制食量、穩定血糖、保護牙齒, 因此一日三餐都應做到嚼慢點。 一口飯最好咀嚼20次左右, 而老年人則應咀嚼25~50次。 針對晚餐來說, 最好能控制在20~30分鐘之間。
4吃些豆製品
晚餐時可以適當吃點豆腐、豆干、腐竹等富含鈣的食物。
雖說工作繁忙, 但是再合理安排一下, 一日三餐的時間, 總能兼顧到。 今天起, 養生保健不再是紙上談兵, 好好安排一下工作時間, 留點時間吃好晚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