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頜面部放線菌病鑒別診斷

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細菌學檢查。 如果早期臨床不能確診, 必要時可做活體組織檢查。

放線菌侵入組織後, 可引起組織壞死及形成膿腫, 其中有放線菌顆粒(actinomy cotis granules)或稱為“硫磺顆粒”(sulphur granules), 由菌體和菌絲組成, 色淡黃, 直徑可達數百微米。 鏡下見嗜鹼性不規則分葉體, 中央部呈均一性, 邊緣部有輻射狀分支細絲, 細絲頂端常有膠體鞘膜, 形成玻璃樣杵狀體。 周圍有大量中性多核白細胞環繞, 再外周為上皮樣細胞、巨細胞、嗜酸性細胞及漿細胞, 最外層為緻密的纖維結締組織。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