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 羅先生出現了類似胃病的症狀, 厭食、嘔吐、上腹部還有若隱若現的疼痛感。 沒過幾天, 他的妻子也病了, 症狀和羅先生極為相似。 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 他們6歲的兒子後來也出現了和父母類似的症狀, 一吃飯就說肚子痛。 沒辦法, 全家人只得一起去看醫生, 而檢查的結果令羅先生一家大為吃驚, 原來他們一家三口患的是胃腸神經官能症, 是由於就餐情緒差所導致的。
進餐時為何不要情緒波動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經常會聽見這樣的抱怨, “今天心情差, 不想吃飯, 一點食欲都沒有……”也有人脾氣暴躁,
總結起來, 用餐時的心理不衛生,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心情煩悶時用餐, 邊吃飯邊生悶氣;夫妻倆在吃飯時言語不合、發生口角;家長在餐桌上訓斥孩子, 惹得孩子邊吃邊哭;一家人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進餐情緒好壞影響健康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與不喜歡的人一起用餐時, 內心深處的壓抑和焦躁情緒會在不知不覺中帶入你面前的飯菜裡, 無論怎樣的美味佳餚, 吃到嘴裡都味如嚼蠟。 還有的人忙於工作, 即使是在中午午餐時間也只是簡單地叫個外賣, 在辦公桌上對著電腦匆匆忙忙地吃完, 可吃下不久又會覺得腹脹難受。
人們在吃飯時往往更關注食物的營養與安全, 卻往往忽視了另外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情緒。 事實上 ,吃飯時的情緒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聯。
如何保持良好的進餐情緒
要想在進餐時保持舒暢樂觀的情緒, 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選擇適宜的用餐環境:安靜、整潔的就餐環境會讓人從心底裡感到舒服。
2.進餐氣氛要輕鬆愉快:要善於調節情緒, 讓就餐在一種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避免在餐桌上談論不愉快的事和發生爭吵;避免在進餐時批評、訓斥和指責孩子, 影響孩子的進食。 吃飯時可以談論一些生活或學習中的趣事、開心事, 讓大家開開心心地進餐。
3.柔和的樂曲有助於消化吸收:《壽世保元》中說“脾好聲音, 聞聲即動而磨食”.所以在用餐時, 不妨選幾首好歌或輕音樂來播放, 讓悅耳的音樂伴隨著用餐, 可增進食欲。
提供“如何保持良好的進餐情緒”閱讀, 如果你很喜歡這些分享的“如何保持良好的進餐情緒”內容, 希望你通過“如何保持良好的進餐情緒”,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