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藥物療法
1.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 開始每日2次, 以後可每日3次。 每日0.2~0.6g, 分2~3次服用, 每日極量1.2g。 服藥24~48h後即有鎮痛效果。
2.苯妥英鈉(sodium phenytoin) 別名大侖丁(dilantin), 為白色粉末, 無臭, 味微苦。 易溶于水, 幾乎不溶於乙醚或氯仿, 在空氣中易潮解。
(二)中藥治療
祖國醫學認為, 三叉神經痛屬“頭痛”、“偏頭痛”、“面痛”等範疇。 古醫書中有“首風”、“腦風”、“頭風”等名稱記載, 如《素問.風論》:“首風之狀, 頭面多汗惡風, 當先風1日則病甚, 頭痛不可以出內。 ”有些三叉神經痛患者, 經服用中藥後可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可使疼痛發作停止或減輕。 有的臨床醫師採用內服中藥治療三叉神經痛,
對於風邪外襲型, 主張治宜活血化瘀, 祛風止痛。 可採用加味吳茱萸湯(黨參、川芎各25g, 吳茱萸、白芷、天麻各18g, 乾薑、薄荷、防風各12g, 丹參、香附各20g, 赤芍15g, 鉤藤30g, 細辛3g), 或可採用白附子10g, 僵蠶10g, 天麻10g, 防風10g, 白芷10g, 細辛10g, 膽南星10g, 地龍10g, 川芎10g, 全蠍3g。
對於肝火上炎型, 採用滋陰潛陽, 降火熄風。 可採用全蠍5g, 蜈蚣2條, 僵蠶、地龍、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術各15g, 制川烏10g, 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g, 細辛4g, 鉤藤20g, 石決明30g(先煎)。 也可採用白僵蠶、蔓荊子、炒沒藥、龍膽草、白蒺藜各9g, 白芷12g, 白芍、生地黃各15g, 石決明(先煎)30g, 全蠍6g, 甘草3g。
(三)針灸治療
1.普通針刺療法 針灸治療在臨床上應用方便, 安全快捷,
2.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 針刺眶上孔, 眶下孔、後上齒槽孔及頦孔, 直接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 待出現同側分支的分佈區疼痛及麻脹反應, 而獲迅速的鎮痛效果。 所持針刺手法, 系提插撚轉強刺激, 不論陰陽補瀉, 對初針患者採用臥位, 手法宜輕, 以免引起暈針, 或產生懼怕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