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班族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愈來愈高, 影響重大者, 造成企業團隊裡整合不良, 小則出現個人離職、失業和自殺個案頻傳, 實在令人不得小看憂鬱症的破壞力, 這也是目前企業文化裡強調情緒管理為重要課題的原因。 究竟什麼樣的職業類型較容易罹患憂鬱症呢?這方面的研究調查並不簡單, 因為行業裡又有不同的職級和情境, 若要明確的做排行統計恐怕有採樣上的偏差。
不過經驗指出, 某些特質的工作易引起較大的壓力, 相對的憂鬱症也較常見:
具有時間壓迫性及人際競爭性的工作,
需頻繁調動工作地點及內容的工作, 不斷地適應新環境及新同事會造成很大的生活壓力。
缺乏同儕夥伴的工作環境, 壓力及責任較少有人可以共同承擔, 一旦有事, 只能獨自承受, 壓力難以排解。
缺乏社會認同感、社會價值觀評價較差等級的工作, 也易導致長期缺乏自我認同感、成就感, 以及缺少滿足心理上需求, 這也包括工作前瞻性等因素。
作息不正常的工作, 如輪班、熬夜、時差多等工作, 容易影響生理時鐘, 造成內在失調, 相對的危險性也會增高許多。
其實從更廣的角度來檢視, 上班族群承受的壓力來源除了外在工作本身, 其自身認知系統如何去看待壓力與處理壓力才是情緒失調與憂鬱挫折的關鍵因素。
自我人格特質:易焦慮、緊張、要求完美、缺乏彈性的人, 容易感受到職場上較多的壓力。
支援系統強度:缺乏工作同事或上司體恤、家庭和諧與支援力量強弱、其它社交網路多寡與否, 都將會威脅情緒, 並有決定性的影響。
壓力累積頻度:這指的是在某一段時間內累積的總壓力事件, 舉例來說, 若一個人在同一周內被降職, 更換工作地點, 加上身體微恙, 老婆生產, 小孩同時出車禍, 可想而知在單位時間內的壓力強度。
做好職場壓力管理, 自然就沒有機會讓憂鬱症成為自身的苦痛。
職場減壓原則:
瞭解自己優缺點,
設定「合理」的工作及人生目標, 要求完美大多只會失敗。
以開闊、彈性的角度來看待人生中的挑戰, 危機也許會變成轉機。
建立自己足夠的身心備轉容量, 以備不時之需。
把壓力說出來、唱出來、寫下來, 這就是減壓治療, 心理傾吐、歌唱減壓、寫作治療都是流行又有效的心靈療法。
二十一世紀裡, 憂鬱症是最讓人值得關注的疾病之一, 可是大家千萬別怕!職場壓力雖然大如戰場, 但若能做好情緒及壓力管理的功夫, 你絕對能遠離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