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病,
並且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
人類對頸椎病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很漫長的歷史過程。
頸椎病病因與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
一般認為其發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變是其發病基礎。
頸椎病的發生與頸椎的解剖特點和生理功能有直接關係,
頸椎系連接頭顱和胸椎之間的樞紐,
活動範圍大,
還要承受頭顱重量。
目前發現,
同頸椎病發病相關的因素有退變、創傷、勞損、頸椎發育性椎管狹窄、炎症及先天性畸形等諸多方面,
其中以退變和創傷最為常見。
但是我們也要反思一下,
治療是不是一定要對抗這種退變?我們是不是該思考如何在退變中尋求一種新的平衡,
治病就是糾偏,
就是尋求新的平衡,
如何更好地把握這個度,
我們一定要從自己的生活中做起。
頸椎病是一種骨骼的退行性病理改變,
過去認為是老年人的專利。
但從臨床上觀察,
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
因為頸椎病是一種後天性的疾病,
所以從預防入手,
從青中年時期就開始足夠重視,
頸椎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下面的一些方法或許對您
預防頸椎病有所幫助。
糾正坐姿
正確的坐姿應儘量拉近與工作臺的距離。
將桌椅高度調到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的最佳狀態。
腰部挺直,
雙肩自然後展,
工作間隙應經常隨呼吸做自然的提肩動作,
每隔5-10分鐘應抬頭後仰休息片刻。
使頭、頸、肩、胸處在一種微微繃緊的正常生理曲線狀態,
並儘量避免頭頸部過度前傾或後仰;描圖、繪圖等專業設計人員可調整工作臺傾斜10—30度,
以減輕端坐疲勞。
臀部要充分接觸椅面,
可經常用椅背頂住後腰稍作休息。
還要特別提醒有頭部偏左或偏右寫作習慣的白領應注意糾“偏”,
如一時改不過來,
可每小時緩緩轉動頭部片刻以消除“偏頸”狀態導致的肌肉疲勞。
糾正臥姿
這裡指的是睡覺要有正確的臥姿。
睡覺前,
選好枕頭,
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枕為佳,
以利於保持頸椎前凸的生理體位。
睡時以右側臥為宜。
枕頭高度適中,
應是側臥時自耳到同側的肩外緣的高度,
以保持頸部的固有位置。
仰臥時,
枕頭放置在頭與肩部之間,
從而使頸椎的生理前凸與床面之間的凹陷正好得以填塞。
運動預防
這裡介紹幾種簡易的運動方法:每晚洗浴前做俯臥撐30次(女性可跪在地上雙手撐地或撐床,
做時胸腹儘量貼地)。
啞鈴運動30次,
或雙手向上舉向後跳躍(可在地毯上進行)3O次。
還有一種運動就是蛙泳,
個人認為是對頸椎最好的運動,
如果條件允許,
一周遊2-3次最為適宜。
這種細水長流的主動鍛煉貴在堅持,
只要堅持下去就會事半功倍。
日常頸部保護
平時要注意保暖,
不要用電風扇和空調直接吹,
乘車或運動時注意頸部保護,
避免急拐彎、急刹車或突然轉頸。
要防止酗酒酒精會影響鈣質在骨上沉積,
使人們易患骨質疏鬆症、骨質軟化症,
加速頸椎退行性變。
保持樂觀心態有研究表明,
長期壓抑感情。
遇事不外露,
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
長此以往,
頸肩部容易疼痛。
所以,
要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