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食調養方面, 中醫也是從陰陽平衡出發, 宜忌有別。 利於陰平陽秘則為宜, 反之為忌。 對陰氣不足, 陽氣有餘的老年人, 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對發育中的兒童, 如無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 痰濕體質人應忌食油膩;木火質人應忌食辛辣;患有皮膚病、哮喘者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胃寒者應忌食生冷食物等。 不論哪種人, 都應防止實者更實、虛者更虛而導致陰陽失調。 飲食調養方面要體現“虛則補之, 實則瀉之”;“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的原則。
在食物搭配和飲食調劑方面, 中醫也注重調和陰陽。 在食藥一體營養觀中,
秋分節氣的養生要注重對肺脾腎三髒養護。 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也很有效。 黨參、芡實、白術、蒼術、茯苓能補脾祛濕止瀉。 芡實可防病延年。 蓮子補脾止瀉, 益腎固精, 固澀止帶, 養心安神。 蓮子和人參黃芪大棗茯苓同用, 可補脾益氣。 蓮子、芡實、酸棗仁、五味子有益腎氣, 寧心安神治失眠。 百合性偏涼, 胃腸功能差者應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