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頭臨泣穴位的準確位置圖

頭臨泣穴 Tóu lín qì】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頭部, 當瞳孔直上入前髮際0.5寸, 神庭穴與頭維穴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在額肌中;有額動、靜脈;布有額神經內、外支會合支。

【主治疾病】頭痛, 目眩, 目赤痛, 流淚, 目翳, 鼻塞, 鼻淵, 耳聾, 小兒驚癇, 熱病。

【人體穴位配伍】配陽穀穴、腕骨穴、申脈穴治風眩;配肝俞穴治白翳;配大椎穴、腰奇、水溝穴、十宣治中風昏迷癲癇;配大椎穴、間使穴、膽俞穴、肝俞穴治瘧疾。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

【別名】臨池。

【穴義】膽經經氣在此冷降為寒濕水氣並由天部降落地部。

【名解】頭臨泣。

頭, 指本穴在頭部, 有別於足臨泣之穴。 臨, 居高位而朝向低位元也, 此指穴內氣血的運行變化為由上而下。 泣, 淚水也。 該穴名意指膽經經氣在此冷降為寒濕水氣並由天部降落地部。 穴內水濕從天部滴落於地部。 本穴物質為陽白穴上傳的陽熱風氣, 至本穴後散熱吸濕而化為寒濕的降水雲氣, 雨滴由天部降於地部, 如淚滴從上落下, 故名。 臨池名意與頭臨泣同, 池指本穴氣血為天部的降水雲氣, 富含水液。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化雨冷降歸地, 小部分吸熱後循膽經上行目窗穴。

【功能作用】降濁升清。

【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 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