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複溫處理
低體溫最主要是複溫一般都主張逐漸複溫, 體溫愈低, 複溫愈應謹慎複溫過快對已受冷應激損害的新生兒有害, 可造成休克抽搐或呼吸暫停, 這些可能是由於末梢血管擴張、血流量不足缺氧和腦缺血所致慢複溫即置患兒于一溫暖的室內並以溫毛毯或小被包裹, 一般用於輕度的低體溫並可望於12~24h內恢復到正常體溫但對重度低溫者, 其棕色脂肪及糖原耗竭慢複溫常無效多主張外加溫進行主動複溫以減少低溫對機體的損害。
(1)外加溫的方法:是對低體溫患兒的體表供給外來熱源。
①溫毛毯包裹。
②電熱毛毯:設伺服控制或手控在38~40℃。
③溫水浴:浸於40℃溫水, 10~15min, 1~2次/d。
④培養箱或輻射加熱器:輕症常用方法是, 先將患兒放入26~28℃暖箱中每小時提高箱溫1℃直至30~32℃;或外熱源溫度較患兒皮膚溫度稍高(一般1℃), 以後每2~3小時向上調節, 直到患兒皮膚溫度在中性溫度範圍, 核心體溫可能於12~24h內恢復正常。
⑤微波器複溫:人體經短時間的微波輻射後產生的熱效應, 能穿透入人體內3~5cm體溫上升較快, 平均6~7min可上升1℃但應注意防止燒傷及其他微波輻射的損害;照射時應用細鋼絲網遮蓋眼及睾丸, 操作應小心以免患兒受微波損害。
(2)內複溫或主動中心複溫:
是指輸送熱源進入體內首先提高核心溫度。 在成人及兒童意外低溫時曾用溫鹽水灌腸或胃灌洗;靜脈輸注溫化液體(37℃);溫化腹膜透析(透析液加溫至43℃)以及體外血液溫化複溫。
二、餵養與液體療法
在複溫過程中應補充熱量, 限制液體入量糾正酸中毒和微循環障礙等。 複溫加速組織代謝過程增加葡萄糖代謝需求由於糖原儲備于冷應激時已耗竭, 故易於發生低血糖能量的供應于複溫開始時, 即應給予但因為低體溫及迴圈紊亂, 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胃食管反流氣管內吸入及呼吸紊亂, 可能發生低溫時, 不給口服任何液體而代以靜脈輸注10%葡萄糖液或1/5張的液體60~80ml/(kg·d)。
新生兒低溫時葡萄糖耐量降低, 葡萄糖靜注速度以不超過6mg/(kg·min)為宜。 當體溫上升到正常後開始餵養開始時每天供應50kcal/kg的基礎熱量,
三、控制感染
感染可能健康搜索是低溫的誘因, 也可能是一種併發症, 其表現可能不明顯。 每個低溫的患兒應給予抗生素進行治療或預防感染。 如果尿排出量于複溫後不增加氨基糖苷類藥物應慎用, 劑量應減小, 並應監測血藥濃度。